近日,航天中心医院急诊外科创伤团队在急诊科主任梁永辉的带领下,使用手术机器人,为94岁高龄患者成功实施骨盆骨折手术。多年前,梁永辉曾为患者儿子实施传统骨盆骨折手术,一个家庭两代人几年间在医院进行的两次手术,见证了医院在骨盆骨折手术领域的技术发展。
因骨盆粉碎性骨折的解剖结构复杂、常伴随大量失血以及其他脏器损伤,复杂骨盆骨折的闭合复位往往较为困难,术中置钉失误容易导致医源性神经、血管损伤,手术治疗难度较大。最新研究数据显示,使用机器人辅助的手术,术后并发症的风险降低了30%,患者平均恢复时间缩短了50%。航天中心医院骨盆骨折手术逐渐从传统手法发展至采用机器人,实现了从“治疗”到“治愈”的转变。
对高龄且身体相对衰弱的老年患者来说,手术中还面临着器官功能衰退、骨质疏松严重和麻醉耐受性较弱的风险。梁永辉团队充分了解患者个体情况,在局部麻醉下使用手术机器人进行手术。手术中,机器人的精准导航和机械臂的稳定操作,使手术步骤达到亚毫米级别的精确度,不仅减少了术中辐射、提高了手术效率,还降低了手术风险、减弱了术后并发症的可能性。术后第二天,患者即可借助助行器站立。
使用手术机器人进行手术具有显著优势,不仅具有高灵活度和高精确度,还可以利用三维立体高清影像和减少医生暴露和感染风险,极大地提升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效率。通过术前影像数据模拟手术过程,手术机器人可以规划最佳手术路径,从而避免潜在风险,术后还可以帮助医生追踪病人恢复情况,从而调整治疗方案,为患者带来了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慰藉。
左图:患者儿子多年前为梁永辉团队赠锦旗
右图: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值得一提的是,患者儿子多年前曾因电动三轮车事故造成骨盆粉碎性骨折。救护车紧急将其送至航天中心医院后,也是由梁永辉带领团队为其进行传统骨盆骨折手术。经过团队全面细致的术前规划和术中紧密配合,患者儿子当年在医院的手术最终顺利进行。
手术技术的进步为两代人带来了重获新生的希望,展现出医学科技在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潜力。父子对医院骨盆骨折手术的跨代见证,不仅体现了航天中心医院在骨科机器人临床应用领域的新发展,更展现出了医院在加速康复方面“早期手术、早期下地、早期康复”的理念。未来,航天中心医院急诊外科创伤团队将在医疗领域继续探索和创新,进一步提高患者救治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撰稿:急诊科
编辑:刘祎哲
审核:杨喆 曹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