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中心医院介入血管科实施高难度下腔静脉滤器腔内取出术 有效规避开腹手术风险

健康   2025-01-06 18:49   北京  

近日,航天中心医院介入血管科顺利完成一例高难度的下腔静脉滤器腔内取出术,在规避外科开腹手术风险的同时,降低了患者因下腔静脉滤器滞留体内可能引发的血栓形成风险。



据了解,患者为69岁男性,因下肢深静脉血栓,三个月前在航天中心医院接受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此次入院拟行滤器取出术,术前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


术中刺破下腔静脉的滤器


手术由医院介入血管科副主任医师迟国庆主刀。在术中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透视下,发现滤器一根辅丝位于血管腔外,且滤器出现歪斜,疑似已刺破血管壁。在尝试常规的滤器抓取方法未能成功取出滤器后,迟国庆采用LOOP技术成功套取滤器。但由于滤器辅丝在血管腔外,滤器难以进入回收鞘内,手术一度陷入僵局。


单导丝技术成功抓取滤器


成功收取滤器


关键时刻,科室副主任王斌凭借丰富的经验,尝试调整滤器角度,并配合单导丝技术,最终成功抓取滤器并使其顺利进入回收鞘内。多次复查造影显示,下腔静脉无出血情况,手术顺利结束。


下腔静脉滤器


术后,介入血管科团队进行了疾病逆行推演,同时仔细调阅了患者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过程的视频记录,发现植入过程并无明显问题。在追问患者病史时了解到,患者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短期内曾出现急性肠胃炎,伴有频繁的呃逆、呕吐、腹泻等症状,腹腔情况较为复杂。据此推测,这些症状可能是导致滤器移位、倾倒的主要原因。


当下,随着医疗界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度重视,作为预防肺动脉血栓栓塞的关键措施,下腔静脉滤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下腔静脉滤器是肺动脉血栓栓塞的最后一道防线,可以成功阻止众多潜在风险的发生。但在肺栓塞风险降低或消除后,滤器便成为了体内的 “异物”,需要患者投入额外精力进行维护。因此,若条件允许,在合适时间内应尽量取出滤器


尽管滤器移位的概率极低,但仍有少数患者会遭遇此类情况。当常规微创介入方式难以解决时,外科开腹手术往往成为最后手段。航天中心医院介入血管科通过多种技术手段的有机结合与创新改良,成功攻克高难度下腔静脉滤器腔内取出术难关,为患者减轻了外科手术痛苦,降低了经济负担,同事为广大病患提供了更优质、多元的治疗选择。


专家介绍

王斌

介入血管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周围血管病介入专业亚学科带头人。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介入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负责人,培养多名住院医师及进修医师。已发表SCI及核心期刊学术论著10余篇,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5项,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及院内重点资助课题2项,申请专利6项,参编著作1部。


专长: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介入治疗、急慢性缺血性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各部位出血性疾病的介入栓塞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治疗、中心静脉狭窄的介入治疗、内脏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实体肿瘤介入栓塞化疗等。


出诊时间:周四上午


迟国庆

介入血管科治疗组组长 副主任医师


擅长缺血性、瘤样扩张性外周血管疾病的腔内血管成形治疗,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介入治疗,出血性疾病的介入栓塞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尤其对糖尿病足、各类创面修复的综合诊治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兼任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糖尿病足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肿瘤微创治疗产业联盟急危重症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部内脏动脉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国儿童血管瘤及血管畸形联盟委员会委员。


出诊时间:周五上午



杨金铭

住院总医师


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学专业,硕士学位。精通静脉疾病及肢体动静脉出血、缺血、畸形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专长:擅长慢性下肢静脉疾病、静脉曲张、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疾病的介入治疗,熟练掌握急慢性缺血性外周动脉、内脏动脉、主动脉病变、出血性疾病、肿瘤疾病的介入治疗。



撰稿:介入血管科

编辑:刘祎哲

审核:杨喆 曹弘




航天中心医院订阅号
航天中心医院订阅号,发布医院最新资讯,普及健康知识,倾听您的声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