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航天中心医院消化科与普外科团队通过双镜联合实施近贲门胃底间质瘤切除术,成功实现对患者肿瘤的完整切除并保留贲门。
据悉,患者为青年男性,于术前接受胃镜下深挖活检病理诊断间质瘤,超声内镜评估肿瘤病灶约3cm大小。
肿瘤位于胃底大弯后壁并紧邻贲门,如果行外科腹腔镜手术,切除肿瘤缝合创面效果确切,但保留贲门难度较高,创伤较大。如果切除贲门,患者将面临长期反酸、反食等困扰,甚至出现术后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胃镜下通过肿物黏膜下剥离(ESD)技术将肿物完整切除,虽然是微创且有利于保留贲门,但该患者肿物大至3cm,术中出现大出血、穿孔和感染的风险较高,创面封闭难度大。以往对于胃底大于2cm的粘膜下肿物,因胃镜下ESD技术难度大,常令消化内镜医生望而生畏。不论是胃镜ESD术还是外科腔镜手术均各有利弊。
经过医院多学科会诊讨论,决定采用双镜联合术式,即胃镜与腹腔镜联合操作,发挥两种术式的各自优势,为患者完整切除肿瘤的同时保留住贲门。
手术过程中,消化科副主任崔梅花团队先行胃镜下ESD术对肿瘤进行完整剥离,较好控制出血情况,使患者贲门得以保留。但肿瘤侵犯胃壁较深,术后仅留有菲薄外膜,创面面积及张力较大,内镜下有效封闭创面困难。此时,由普外科李文强团队接力实施腹腔镜下胃壁损伤修补术,为患者安全有效地封闭创面。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未出现反流、吞咽困难等症状,病情平稳出院。
双镜联合术式的优势在于通过内外科强强联合,充分发挥消化内镜与腹腔镜各自优势,在完整切除肿瘤的同时保留患者的器官功能,降低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的可能,实现“微创中的微创”。此次作为双镜联合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医院在消化内镜下巨大肿物的微创治疗方面实现了新突破,拓展了医院微创手术的应用范围,为更多患者的微创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未来,航天中心医院消化专业与外科各专业将继续借助医院多学科协作平台,探索更多双镜联合技术,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造福更多患者。
专家介绍
朱元民
消化科主任 主任医师
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曾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中心为访问学者半年。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经验,内镜下诊断治疗技术、包括ERCP相关技术熟练。在结直肠早期癌的发病机制、筛查、诊断、治疗等有较深入的研究,发表论文30余篇。
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专家,中华消化学会肿瘤组成员,中华消化学会生物样本与转化医学协作组成员,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编委,中华医学杂志、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审稿人,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专家库专家,共青团、青年之声、健康联盟专家。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
曲军
普外科主任 主任医师
医院科技委常务副主任 外科教研室主任(兼)
副教授,曾于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医学院、Duke大学附属医院及内华达州肿瘤中心工作学习。
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甲状腺外科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MDT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胃肠外科分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结直肠病学分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甲状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乳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软组织肿瘤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外科学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腹膜后肿瘤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普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学会医政准入、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评审专家库专家、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委员会(外科)委员、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评审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医学部住院医规师范化培训外科学(普外)考核组专家。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
崔梅花
消化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副教授,博士,北京大学医学部硕士生导师。擅长消化内镜诊断及镜下三四级手术治疗。
担任中国幽门螺杆菌信息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海淀区劳动能力鉴定医疗专家和海淀区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获得航天二院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航天中心医院十佳专家、佐民医学人才奖、科研先进个人、优秀教师、优秀研究生导师等荣誉称号,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出诊时间:周一下午 周二上午
李文强
普外科主任医师
医学硕士,航天中心医院普外科胃肠专业组组长,2017年赴意大利国家肿瘤中心访问学习。
任中国性学会结直肠肛门功能外科分会副秘书长、国家老年胃肠外科疾病诊疗联盟专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委员、医促会软组织肿瘤分会青年委员、肿瘤学院县域联盟专家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专家委员、《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审稿专家。获得青年创新型拔尖后备人、航天中心医院十佳医生等多项荣誉称号。发表SCI学术论文3篇,核心期刊论著10余篇。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 周三上午
撰稿:消化科
编辑:刘祎哲
审核:杨喆 曹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