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手术治疗避免开刀 航天中心医院消化科成功完成7厘米巨大结肠息肉切除

健康   2025-01-14 17:26   北京  

近日,航天中心医院消化科收治一名结肠占位患者,通过内镜下手术治疗避免开刀,最大程度保护患者肠道功能。


经内镜检查,发现患者升结肠有一处约7x5cm的息肉样病变。病理提示该处病变处于癌前状态,符合内镜下黏膜下病变剥离术(ESD)的手术治疗条件。由于肠壁较薄,且内镜在此处操作灵活度受限,升结肠是ESD治疗中的高难度区域。除此之外,患者病变范围较大,接近1/2肠壁周径,横跨2个结肠皱襞,也为手术治疗添加了重重困难。


入院后,主管医生管筠筱对患者进行了细致的病史采集,并安排完善了术前评估等相关检查。手术前,消化科进行了严谨的术前讨论,并与普外科、病理科、影像科等科室进行多学科诊疗会诊,制定了严密的内镜下切除计划。经过前期的细致安排和充分沟通,病人及家属决定进行内镜下手术治疗。


在做好肠道清洁、导尿、补液等准备后,手术正式开始。手术由消化科副主任杨桂彬主刀,科室副主任医师李琳、史以超协助,麻醉科、普外科等多学科保驾护航。手术历经5小时,在克服病变位置不易操作、血供丰富等难题后,科室完成对患者巨大息肉性病变的剥离治疗,病变切除完整、干净,手术创面完全封闭。在护理团队的精心照顾下,患者术后4天顺利出院。手术病理结果显示病变整体均为管状腺瘤,属于良性病变。



经过10年的积累沉淀,医院早癌亚专业已形成技术过硬、流程规范、人员梯队完备的治疗团队。多次成功开展食管、胃、结肠早癌及黏膜下肿物切除的高难度手术。本次高难度内镜下黏膜剥离手术的成功,既避免了对患者肠道的开刀创伤,又充分体现了医院消化道早癌与肠道微生态亚专业在技术方面的发展水平。


未来,医院消化科早癌亚专业将继续潜心钻研,实现超级微创、减少治疗创伤,为更多的患者提供内镜下治疗的高水平技术。



专家介绍

杨桂彬

消化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幽门螺杆菌与微生态专业委员会常委。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获得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消化疾病诊疗,内镜检查及内镜下治疗工作。擅长放大内镜、色素内镜、超声内镜、经鼻胃镜等多种胃肠镜诊断新技术,熟练开展消化道早癌、癌前病变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超声内镜EUS等多种内镜诊疗技术。主要研究方向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上胃肠道关系。近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作为副主编、编委等主要作者参与编写专著7部。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 周四下午




撰稿:消化科

编辑:刘祎哲

审核:杨喆 曹弘






航天中心医院订阅号
航天中心医院订阅号,发布医院最新资讯,普及健康知识,倾听您的声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