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由于操作简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而肝素帽与留置针配套使用,可以建立长期输液途径,具有减轻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等优点。
但肝素帽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如果操作不慎或护理不当,则容易引起堵管、感染等并发症。
那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肝素帽在临床使用期间需要注意的那些事~
输液前,肝素帽用什么消毒?怎么消?
众所周知,留置针肝素帽接头是给药和维持系统密闭的重要装置,肝素帽的细菌污染可能导致血管及导管系统的细菌生长繁殖。
而肝素帽每日与输液针头相连接,消毒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国内有研究表明,乙醇、氯己定、聚维酮碘对于输液接头均能取得好的消毒效果。美国疾控中心医院感染控制顾问委员会于2011年发布CRBSI防控指南,建议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氯己定、聚维酮碘、碘剂或70%乙醇)擦拭接触的端口对其进行消毒,以减少污染风险。
国外文献提出消毒导管接头的标准,用70%~80%乙醇棉球或乙醇棉片完全包裹住接头,以正反揉搓法持续消毒接头15s,若消毒时间只有3~5s,那么消毒无效。
我国2009年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推荐肝素帽在每次使用前用70%乙醇或聚维酮碘消毒, 对接头进行消毒时强调要有一定的擦拭力量,即摩擦力,这样才能将附着在接头粗糙表面的微生物去除。
总结:建议优先选择起效时间短又可达到消毒效果的消毒剂,如70%-80%酒精或2%葡萄糖氯己定,对输液接头以正反揉搓法进行消毒,消毒时间不可少于15s。
反复穿刺肝素帽会有微粒进入血管吗?
据厂家介绍:肝素帽上的橡胶是一块较大的橡胶压缩成一块小的橡胶,其结构非常致密。穿刺针插入 100 次,不会有橡胶物质进入血管,拔针后不会有液体漏出。
不过不同厂家不同质量的肝素帽没有做过比较,不好一概而论。
但多个文献中提到:用头皮针反复穿刺容易造成橡胶微粒进入血液循环,易带来潜在感染的危险。
输液时,肝素帽需要用胶带包裹吗?
在临床工作中,为了避免头皮针和肝素帽滑落或刺伤,一般会使用胶带进行固定,伴有烦躁或多动的患者则需要多根胶带进行粘贴固定。
这种方法虽然也能起到一定效果, 但弊端也十分明显,即多圈缠绕的胶带在输液完毕后难以撕除,且常伴有胶布残痕遗留,不仅增加了护理人员工作量,还会影响美观或者引起患者不满。
目前文献中更多的观点认为不需要包裹,但需要妥善固定,输液及推注前要严格消毒肝素帽。
肝素帽何时更换?
研究显示:肝素帽使用3d以上,随着被穿刺次数的增加,肝素帽被污染的可能性也会增加。因此宜每周更换2次肝素帽,有血渍宜每日更换,以有效地减少定植菌生长,从而降低CRBSI的发生率。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护理中心编制的《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规定:外周静脉留置针附加的肝素帽至少每7d更换一次,有血液残留应立即更换。
中华护理学会静脉治疗护理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的《输液治疗护理时间指南与实施细则》:更换肝素帽的最佳间隔时间还不确定,建议更换频率与外周静脉留置导管同步,否则7d更换一次。如果肝素帽内有血液残留,或完整性受损,或取下后均应更换新的肝素帽。
总结:外周静脉留置针附加的肝素帽至少每7天更换一次,如有血液残留、完整性受损或取下后宜立即更换。
肝素帽取下后还能用吗?
肝素帽一旦被取下就不能再次使用,必须更换新的。
若肝素帽被病人血液污染,放到消毒液里消毒也是无用功,因此为了避免一切可能被感染的危险,肝素帽却下后必须重新更换。
看完今天的内容,如果你还有疑问,可以私信小护,或者在文末留言讨论~
参考文献:
[1]陈庆桃.婴幼儿留置针连接肝素帽与连接无针输液接头的效果对比[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19):209-212.
[2]张锦,唐尧.浅谈一次性头皮针与肝素帽连接固定方法的改进[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A1):302.
[3]刘晓蓉,肖娓珠,陈淑萍,林秋菊,林翠芬.留置针留置期间连接输液规范操作执行力的调查研究[J].福建医药杂志,2019,41(03):138-141.
[4]周欣华,郭君怡,黄乐听,林海玉.2%葡萄糖酸氯己定对PICC肝素帽消毒次数的探讨[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8,35(04):303-304.
[5]李美娟,王薇.输液接头使用与维护的临床现状及研究进展[J].护理与康复,2017,16(10):1053-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