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工作中,各种管道已成为了很多治疗中必不可少的医疗工具之一,通过管道留置可极大地提升患者治疗和监护的便利性,对患者临床疗效的提升以及预后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
但由于种种原因,管道滑脱也成为了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之一, 不仅延误患者病情康复,增加痛苦,导致患者满意度直接下降, 同时也增加了院内感染的风险。
因此,如何保证患者管道安全,降低或避免管道滑脱也成为了临床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
什么是管道滑脱
管道滑脱主要是指胃管、尿管、引流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中心静脉导管和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等管路的脱落。
管道滑脱的常见原因
1.患者因素
患者不理解,无法忍受不适,不配合或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如昏迷)、躁动等情况。
如:男患者自己拔出尿管就会损伤尿道, 导致出血等症状。
2.管道因素
1)管道没有固定好
如:管道使用时间较长,固定管道的胶带交界处发生移位,导致管道脱落。
2)管道标识不清楚
如:导管置入时间标记和导管类别标记不明确,可导致意外拔管事件的发生。
3.护士因素
护士在置管后未做好管道相关知识宣教、在特殊时段未能及时巡视发现管道的异常情况、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对管道异常情况认识度低、应急技术掌握不够等。
管道滑脱的危害
1.胃管脱落:造成反复留置胃管、鼻中隔囊肿、鼻腔大出血等。
2.气管套管脱落:造成呼吸困难、窒息,严重者死亡。
3.尿管脱落:造成血尿、尿道黏膜损伤、延长尿管留置时间引起尿路感染。
4.深静脉留置针脱落:造成穿刺部位出血感染,皮下血肿。
5.腰大池引流管脱落:治疗目的失败加重病情,造成经济损失。
6.头皮下、颅内、硬膜下、脑室引流管脱落:引起头皮下积液、手术治疗失败、患者病情加重、严重者造成生命危险、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经济负担。
总之,无论哪种类型导管脱落都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经济及身心损伤。
如何防范管道滑脱
1.加强组织管理,注意应急能力的培养
强化护士的专业素质,尤其在管道护理方面,让护士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工作范畴、自己平时应该特别关注的点,掌握合乎规范的护理方法,并学习相关的护理经验,以方便应急处理。
如果发生任何意外就及时处理并报告给住院医师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定期检查护士对于医院规定的执行情况,加强各项指标的监督,制定合理的换班流程。
护士长排班时,注意将有经验的护士和年轻护士相结合,避免意外的发生以及及时处理风险。
2.加强护患沟通
多倾听患者的诉求,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如果患者有任何的攻击行为多些理解,不能和患者发生冲突。
多和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告知其管道护理的重要性,尽量让患者自愿配合,共同做好对管道的保护工作,避免滑脱。
对于不能说话及其他言语沟通障碍的患者多通过文字、图片、手势等方式进行交流。
3.妥善固定各种管道
妥善固定好管道,注意不可将管道固定在可以活动的物品上,避免由于物品移动导致管道脱。
在进行交班时,应该相互告知清楚引流液的相关物理症状,严格进行无菌操作,保持畅通的引流,在拔管道的时候必须严格记录时间,定期检查气囊的情况,定时让人进行放松。
4.适当约束和合理使用镇静剂
对于容易产生烦躁情绪并且患有精神障碍的患者,严格规划好约束带的使用方式,保证合理的松紧度,并需要定时放松。注意定期检查患者周边皮肤的情况,并且将导管放在患者双手不能摸到的地方,保持安全距离。
对于手术后产生烦躁情绪的患者,应该及时和医生沟通,寻求最正确的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1]龚雪.神经外科管道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50):15+18.
[2]蓝芬.胃肠外科安全护理的前馈控制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03):173-175.
[3]陈晓霞,黄桂燕.泌尿外科患者管道护理中管道滑脱风险评估单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9,40(07):1628-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