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针到底最长能留几天?答案来了!

文摘   2025-01-12 17:01   浙江  

近期,小护在我们的护士交流分享群里看到不少小伙伴们在讨论留置针留几天的问题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不止护士在纠结,病房的病人也感到很疑惑~


👇👇👇

一场来自病房的小讨论

陶奶奶和李奶奶是住在一个病房的病友。这几天因为留置针的问题,她俩有点想不通。


陶奶奶觉得疑惑的是:明明前一天才刚打的留置针,第二天再挂盐水手就肿了,才留了一天又要护士重新打。可同样是留置针,为啥隔壁老李却能用上1周?


可李奶奶也有她想不通的地方:留置针已经留了1星期,不红也不痛,输液的时候也很正常,那可不可以再多留几天?可时间长了会不会出问题?


责任护士叶子听了很无奈:真的是留置时间长了不行,留置时间短了更不行,我太难了......



那么面对这样的问题,作为责任护士的你会怎么解释呢?


为此,小护特地去查阅了一些案例和文献资料,今天就来和大家谈一谈有关静脉留置针「有效期」的那些事。


静脉治疗相关标准

2014年5月我国实施的《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关于导管拔除的标准:


在充分评估穿刺部位及血管无并发症的前提下,原则上外周静脉留置针应 72 h~96 h 更换一次。如果穿刺部位有红肿、渗出、疼痛等表现,应该立即拔除。


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 2016 修订版《输液治疗实践标准》关于外周静脉短导管的选择与拔除中提到的标准(以下简称INS指南)


选择外周静脉短导管,要结合预期的输液治疗时间(如输液时间少于6天)和可用的穿刺部位,考虑输液特性(如刺激、发疱、渗透压)


但INS指南建议可以根据临床指征来拔除留置针。


什么是留置针拔除的临床指征


2016版INS指南所指的临床指征包括但不限于:


1. 任一程度的疼痛和/或触痛或没有触诊的疼痛;

2. 颜色变化(红斑或发白)

3. 皮肤温度变化(热或冷)

4. 水肿;

5. 硬化;

6. 穿刺部位渗出体液或脓液;

7. 其他类型的功能障碍(诸如冲管时遇到阻力,无血液回流)


目前最新发布标准

2019年7月最新发布的由中华护理学会静脉治疗专业委员会编写的《临床静脉导管维护操作专家共识》中对导管拔除的时机重新定义:


1. 临床治疗不需要使用静脉导管时,应及时拔除。

2. 不宜仅以留置时间长短作为静脉导管拔除依据。

3. 中心静脉导管出现不能解决的并发症,应拔除。

4. 外周静脉导管出现并发症时应拔除。


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大家可以参照INS指南中提出的临床指征。


当然,在临床工作中,我们还是得严格按照医院制定的标准执行,认真对待发现的每一个问题,并给予专业的评估判断和处理方式。



参考文献

1.中华护理学会. 临床静脉导管维护操作专家共识.

2.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2016 修订版《输液治疗实践标准》.

3.么莉,吴欣娟,主编. 国家卫计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护理中心.《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各位小伙伴们,看了今天的内容有什么感想呢?


可以在文末留言区互动哦~

317护护士助手
317护是集患者健康教育、护士培训考试、一体化护理教学信息系统为一体的云服务平台。产品垂询请拨打电话:400-666-3175。 本公众号是317护旗下护士交流平台,致力于传播护理先进理念,共享护理宝贵经验,弘扬护理正能量。感谢您的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