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如何避免皮下出血?

文摘   其他   2025-01-16 17:00   浙江  


低分子肝素钠是一种新型抗血栓剂,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它由普通肝素分解强化而成,具有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副作用少等优点,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抗凝治疗。


但由于低分子肝素钠本身的药理学特性以及注射方法及注射部位选择等其他原因的影响,注射后容易出现注射部位瘀点、瘀斑、血肿、局部疼痛等现象,患者普遍存在紧张、恐惧心理,有一定抵触情绪,严重影响其治疗依从性。


那我们平时在给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时,又该怎么做才能有效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呢?


合理选择注射部位


腹部皮肤具有较厚的皮下脂肪且毛细血管较少,能够使药物发挥良好的渗透性,因此可作为首选注射部位;当需要进行两次进行注射时,应注意避免两次距离过近;进针时深度需要超过2cm。


★ 注射时,应进行规律性的部位更换,避开脐周1cm范围、瘢痕处、破损处等。



正确的注射方法


1、注射前,按摩局部皮肤,能使皮下毛细血管扩张,促使局部血液的循环,有助于药物的吸收,致使局部药液浓度降低。


2、注射时,使用左手拇指、食指将患者腹壁皮肤提起捏成一凸起皱褶,右手垂直进针,进针深度一般为针头的1/2~2/3,或者根据患者腹部脂肪的厚薄来决定,以确保药液注入皮下。


3、缓慢匀速推注药液,待药液推注完毕针头停留5~10s。


速度过快会导致注射至皮下的药液刺激毛细血管而引起出血,而速度过慢会导致针尖长时间停留在皮下组织中,增加药物的刺激作用,导致患者产生局部疼痛与痉挛。


★ 注意:操作应该确保轻稳,以避免用力过猛而损伤毛细血管。



按压的时间及力度


注射完成后拔针,应当进行注射部位的按压,适当将该时间延长对于提高药物吸收度、降低出血率具有重要意义。


若患者无凝血功能障碍, 按压时间以3min, 力度皮肤下陷1-1.5cm比较适宜,不可揉擦,切忌热敷。


但对于在使用该药物期间还同时口服使用其他类型的抗凝药物的患者,皮下注射后按压时间应当适当延长,使用棉球按压5~10min,力度可适当增大。


加强责任心,做好健康宣教


最后,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对于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后发生出血的概率也有一定相关性。


因此给药前,护士应详细了解患者凝血功能、出血倾向等,着重向患者说明了解各项有关情况的重要性,提升患者认识程度以及配合程度。



注射前,指导患者取平卧位,调整呼吸,情绪放松,指导拔针后按压方法以及禁忌 (如热敷、搓揉等) ,以防发生大面积淤血。注射完成后,再次向患者反复强调注意事项,以防意外。


用药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病情、注射部位皮肤情况、血小板计数等,如有皮下出血情况立即向医生报告并协助处理。


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发生不良反应之后,会增加患者痛苦, 降低药物作用,影响疗效,同时也容易让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工作产生疑虑,降低遵医行为。


为此,我们平时还要注意不断加强专业学习,提升自身专业技能,从而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看完今天的内容,大家都有什么感想呢?欢迎在文末留言互动哦~

317护护士助手
317护是集患者健康教育、护士培训考试、一体化护理教学信息系统为一体的云服务平台。产品垂询请拨打电话:400-666-3175。 本公众号是317护旗下护士交流平台,致力于传播护理先进理念,共享护理宝贵经验,弘扬护理正能量。感谢您的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