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皖南山区凉亭
在岁月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事物承载着往昔的记忆,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却在心灵深处留下深深的烙印。对于我来说,老家皖南山区那曾经随处可见的凉亭,便是这样一种令人怀念的存在。
70 年代生产队时期,我的家乡,那片被青山绿水环绕的皖南山区,凉亭宛如一位位忠实的守护者,静静地伫立在蜿蜒的山路旁。它们有的倚靠着参天大树,有的紧邻着潺潺溪流,以其独特的姿态融入这片美丽的山水画卷之中。
那时的凉亭,多是用木材和青石搭建而成。亭顶覆盖着青灰色的瓦片,在岁月的洗礼下,瓦片上长满了青苔,显得古朴而厚重。亭柱则是粗壮的圆木,表面已然被风雨侵蚀得粗糙不平,却依然坚韧地支撑着整个亭子。亭子的四周通常设有长条木凳,供过往的行人歇脚休憩。
记忆中,那些凉亭总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农忙时节,村民们扛着锄头、挑着担子路过,会在凉亭里暂作停留,擦一擦额头的汗水,喝上一口竹筒里清凉的山泉水,然后互相交流着田间的农事,脸上洋溢着朴实的笑容。放学的孩子们也喜欢在凉亭里玩耍,捉迷藏、跳皮筋,欢声笑语在亭间回荡。
夏日的午后,凉亭是人们避暑的好去处。微风拂过,带来山林间的清凉。老人们坐在木凳上,摇着蒲扇,讲述着古老的故事和传说。那些关于山神、鬼怪的神秘故事,让年幼的我们听得入了神,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
而在阴雨连绵的日子里,凉亭又成了人们避雨的港湾。雨滴敲打着瓦片,发出清脆的声响。行人们在亭中避雨,望着外面迷蒙的雨雾,心中充满了对家的牵挂。偶尔有赶路的人,会在雨中匆匆前行,身影在雨幕中渐行渐远。
每一座凉亭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有的亭子曾见证过情侣的私语,有的亭子曾送别过远行的游子,有的亭子曾抚慰过疲惫的心灵。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建筑,更是人们情感的寄托和心灵的慰藉。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那些曾经熟悉的凉亭逐渐失去了它们的身影。现代化的交通设施让山路不再漫长,车辆的便捷让人们的脚步变得匆忙,很少有人再愿意在凉亭中停留片刻。同时,木材的老化、青石的风化,以及缺乏维护和修缮,使得许多凉亭变得破败不堪,甚至最终坍塌。
如今,当我再次回到老家的山区,寻觅那些曾经的凉亭时,只能看到为数不多的几座残缺不全的亭子,孤独地守望着这片土地。亭顶的瓦片破碎脱落,亭柱摇摇欲坠,木凳腐朽不堪,昔日的繁华与热闹已不复存在。
站在这些残存的凉亭前,我心中涌起无尽的感慨。它们的衰落,仿佛是一个时代的终结,带走了曾经的那份宁静与温暖。但我知道,尽管它们已经慢慢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却永远留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深处。
那些关于凉亭的回忆,是我童年时光中最珍贵的宝藏。它们见证了乡亲们的辛勤劳作,见证了邻里之间的深厚情谊,也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变迁。每当想起那些在凉亭里度过的美好时光,心中便充满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这些残存的凉亭也会彻底消失在时间的洪流中,但它们所代表的那种淳朴、善良的乡村文化,将永远在我们的心中传承下去。它们是我们与过去连接的纽带,是我们心灵的归宿。
远去的皖南山区凉亭,你是我心中永远的故乡符号,永远的精神家园。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