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新兵连的卫生训练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离开部队已经四十多年。然而,在新兵连的那段日子,尤其是卫生训练的场景,却如同璀璨的星辰,在我的记忆长河中熠熠生辉,每每想起,都让我心潮澎湃,难以忘怀。
那是一个初春的清晨,阳光柔和地洒在新兵连的操场上,嫩绿的草芽从土地中悄悄探出脑袋,仿佛在窥探着我们这群充满朝气与懵懂的新兵。随着一声清脆的集合哨响,我们迅速整齐地排列在操场上,等待着即将开始的卫生训练。
负责我们卫生训练的是一位身材挺拔、目光坚毅的军医,他的名字叫李教官。李教官表情严肃而认真,声音洪亮地说道:“战友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战场上至关重要的卫生救护技能,这不仅关乎战友的生命,更是我们军人的责任与担当!”他的话语犹如重锤一般,深深地敲打着我们每个人的心房,让我们瞬间感受到了这项训练的重要性和使命感。
止血,是我们学习的第一个技能。李教官拿出一块模拟伤口的道具,详细地讲解着各种止血方法:“当遇到动脉出血时,要用手指用力按压近心端的动脉,同时尽快寻找止血带进行绑扎;静脉出血则相对缓慢,按压伤口远心端即可。”他一边说,一边亲自示范着动作,那熟练而果断的手法,让我们心生敬佩。随后,我们两两一组进行练习,我紧张地按照教官的指导,用手指紧紧按压着“伤口”,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生怕自己做得不够好。李教官则在一旁耐心地指导着每一组,纠正我们的错误动作,他的鼓励和肯定让我们逐渐充满了信心。
急救技能的学习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与宝贵。“心肺复苏是在关键时刻能够挽救生命的重要手段。”李教官边说边在模拟人身上演示着,“首先要判断患者是否有意识和呼吸,然后迅速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按压频率每分钟 100 到 120 次,按压深度 5 到 6 厘米……”我们全神贯注地听着,眼睛一刻也不敢离开教官的动作。轮到我们实际操作时,每个人都神情凝重,仿佛面前就是真正的伤者。我双手交叠,用力地按压着模拟人的胸部,心中默默祈祷着:“一定要救活,一定要救活!”那一刻,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时间就是生命的含义。
头部包扎是一项看似简单却需要细致和耐心的技能。李教官拿着三角巾,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头部受伤时,要迅速用三角巾覆盖伤口,将顶角拉至枕后,然后在额前交叉,最后绕至头后打结。”他的动作行云流水,不一会儿,一个整齐美观的头部包扎就完成了。当我们自己动手操作时,却发现不是三角巾缠得太紧,就是位置不对。李教官不厌其烦地一次次为我们纠正,直到我们都能熟练掌握为止。看着自己亲手包扎的“伤员”,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成就感。
眼部包扎则需要更加轻柔的手法。“眼部是人体最为脆弱的部位之一,包扎时要格外小心。”李教官的声音变得格外温柔,“用纱布轻轻覆盖住受伤的眼睛,然后从头部两侧绕至脑后打结,注意不要压迫到眼球。”我们小心翼翼地按照教官的指示进行操作,仿佛手中捧着的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宝贝。
骨折包扎是难度较大的一项训练。李教官为我们展示了如何用夹板和绷带固定骨折部位,他强调:“固定要牢固,但又不能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我们在假人模型上反复练习着,努力掌握着固定的力度和角度。
在新兵连的那些日子里,每天的卫生训练都充满了紧张和汗水,但也充满了欢笑和成长。我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在一次次的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在一次次的成功中收获自信。
那段时光,不仅让我学到了宝贵的卫生救护技能,更培养了我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每当想起那些和战友们一起并肩训练的日子,心中总是充满了温暖和力量。
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我已经离开了部队,过上了平静的生活。但那段新兵连的卫生训练经历,却永远刻在了我的心底。它让我懂得了生命的可贵,让我明白了在困难面前要勇敢担当,更让我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能坚强面对。
我知道,那段岁月已经成为了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它将伴随着我,直到永远。我也相信,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新兵连的精神永远不会磨灭,它将在一代又一代的军人中传承下去,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为国家和人民的幸福安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