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时期的“看青”岁月
在70年代生产队的那些年,有一种特殊的农活儿叫“看青”。每当庄稼逐渐走向成熟,这片广袤的田野就需要忠诚的守护者,他们被称为“护秋员”。那是一段充满责任与警惕的时光,也是农村生活中独特而又令人难以忘怀的篇章。
夏日的余晖还未完全消散,微风轻拂着即将成熟的庄稼,发出沙沙的声响。此时,担任“看青”任务的人们便开始了他们一夜的守护之旅。看青的任务可不简单,这不仅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更需要有坚定的责任心和无畏的勇气。
在生产队时期,粮食是大家共同的希望,是一年辛勤劳作的结晶。每一株饱满的稻穗、每一个沉甸甸的玉米棒子,都承载着人们对温饱的期盼。而“看青”,就是要确保这些即将到手的粮食,能完完整整地进入生产队的粮仓,让每一个社员都能公平地分享这份劳动的成果。
村里的陈大爷回忆道,当年村里有一个叫老张头的,他可是出了名的认真负责的护秋员。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总是带着严肃的神情,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仿佛能洞察一切。每天傍晚,他总是早早地吃完晚饭,然后腰间别上一把镰刀,手里提着一盏昏暗的油灯,缓缓地走向那片一望无际的庄稼地。
老张头熟悉这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他知道哪里容易有人偷偷潜入,哪里的庄稼最容易受到侵害。他的脚步沉稳而坚定,在田埂上留下一串深深的脚印。夜晚的田野格外宁静,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虫鸣和老张头的脚步声相互呼应。他时而停下来,仔细倾听周围的动静;时而用手轻轻抚摸着庄稼,感受它们的成熟度。
有一次,月黑风高,老张头像往常一样在地里巡逻。突然,他听到一阵细微的声响,像是有人在掰玉米。他立刻警觉起来,熄灭油灯,悄悄地朝着声音的方向靠近。只见一个黑影在玉米地里忙碌着,地上已经放了好几个掰下来的玉米棒子。老张头大喝一声:“谁在那里!”那黑影一惊,转身想跑,却被老张头紧紧抓住。原来是邻村的一个惯偷,想来趁夜偷些玉米回去。老张头毫不留情地将他扭送到生产队,等待队里的处理。
除了防止外人的偷窃,看青的人还要时刻留意牲畜的破坏。有时候,村里的牛羊会不小心挣脱缰绳,跑到庄稼地里啃食庄稼。这时候,护秋员就得赶紧把它们赶出去,尽量减少损失。
在那些看青的日子里,老张头经历了无数个风吹雨打的夜晚,也遭遇过不少危险和困难。但他从未有过一丝退缩的念头,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他常说:“这庄稼就是咱大家的命根子,我得看好了,不能让大家的辛苦白费。”
随着时间的推移,分田到户的政策开始实施,农村的生产模式发生了改变。虽然不再有统一的生产队组织看青,但有些人家,在庄稼快要成熟的时候,也会经常去自家的地里看看。这种对庄稼的守护,不仅仅是为了防止偷窃,更是对自己辛勤劳动的珍视和对丰收的期待。
如今,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取代了过去的手工劳动,“看青”这种传统的农活儿逐渐成为了历史的记忆。但那段岁月里,人们为了保护集体财产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以及那份对土地的深情和对粮食的敬畏,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每当回忆起生产队时期的看青,心中总是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那是对过去艰苦岁月的感慨,也是对勤劳朴实的农民们的敬意。那片曾经充满希望的田野,那些在月光下默默守护的身影,将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成为我们心中最珍贵的宝藏。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联系删除)
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