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飘香忆往昔
文/陈晓云
又到了红薯上市的季节,城市里大街小巷都回荡着“卖红薯”的吆喝声。那一声声熟悉而又亲切的叫卖,如同冬日里的一缕暖阳,穿透了城市的喧嚣与繁华,直抵我的内心深处。寒冷的冬天,吃一个煮红薯或者烤红薯,幸福感瞬间就能得到提升。当我漫步在街道上,闻着烤红薯的香甜,看到众多靓男俊女们围着烤红薯炉,争先恐后地购买烤红薯的情景时,一下子就勾起了我对红薯的回忆。
时光倒流,回到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是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红薯曾经是老百姓养家糊口的救命粮。那时,老家皖南山区的水稻产量较低,各家能分到的粮食有限,人们总是吃不饱。为了解决吃饭问题,生产队里就挑出旱岗薄地栽培红薯,因为红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亩产上万斤,地下茎含有大量淀粉,营养丰富。
在那个艰苦的岁月里,红薯承载着人们对温饱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期盼。每到春天,生产队里便开始忙碌起来,为红薯的种植做准备。种红薯的第一步要育苗。选一块向阳的土地,深挖细整,做成苗床。将精心挑选的红薯种整齐地排放在苗床上,覆盖上一层薄薄的细土,再浇透水。然后,用塑料薄膜将苗床覆盖起来,以保持温度和湿度。每天,都有专人负责查看苗床的情况,及时浇水、通风。经过一段时间的悉心照料,红薯苗便会破土而出,嫩绿的叶子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生机勃勃。
当红薯苗长到一定程度,就到了栽秧的季节。第二步要栽秧。这可是个力气活,也是个技术活。生产队里的男女老少齐上阵,大家分工明确,有的负责起苗,有的负责挑水,有的负责挖坑,有的负责栽秧。栽秧的时候,要先在挖好的坑里浇上一瓢水,然后将红薯苗插入坑中,用土压实。为了保证红薯的产量,栽秧的间距和深度都有严格的要求。人们弯着腰,在田地里辛勤劳作,汗水湿透了衣衫,但脸上却洋溢着希望的笑容。
栽完秧后,第三步就是田间管理。红薯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和肥料。在干旱的季节,人们要从远处的水源地挑水灌溉;为了给红薯提供养分,还要定期施肥。除草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杂草会与红薯争夺养分和阳光,影响红薯的生长。人们拿着锄头,小心翼翼地在红薯地里除草,生怕伤到红薯的根茎。在大家的精心呵护下,红薯苗茁壮成长,绿油油的叶子铺满了整个田地,仿佛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绿色的地毯。
霜降过后,就到了收获红薯的季节。这是一年中最忙碌也是最喜悦的时刻。生产队长一声吆喝,各家劳动力全部出动,大家扛着锄头、箩筐,兴高采烈地奔向红薯地。此时的红薯地,已经是一片丰收的景象。红薯的叶子已经枯黄,地下的红薯迫不及待地想要破土而出。人们先用镰刀割掉红薯的藤蔓,然后用锄头小心翼翼地挖开土壤,一个个红彤彤的红薯便展现在眼前。大人们忙着挖红薯,孩子们则在一旁帮忙捡红薯,欢声笑语回荡在田间地头。
红薯全部收完后,生产队会留下一部分做红薯母,放在深窖中储藏起来,以备来年育苗之用。那些烂的红薯、小红薯则被洗净磨碎做成红薯粉。红薯粉可以用来制作粉条、粉皮等美食,也是当时人们餐桌上的一道佳肴。
回到家中,母亲会用各种方法烹饪红薯。煮红薯是最简单也是最常见的吃法,将红薯洗净放入锅中,加水煮熟即可。煮熟的红薯香甜软糯,入口即化。烤红薯则是孩子们的最爱,在炉灶里放上几个红薯,用炭火慢慢烘烤,等到红薯的外皮变得焦黑,里面就熟透了。剥开外皮,一股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咬上一口,香甜的味道在口中弥漫开来,让人回味无穷。
除了直接食用,红薯还可以做成各种美食。红薯粥是每天早餐的必备,将红薯切成小块,与大米一起煮成粥,既营养又美味。红薯干则是冬天里的零食,将红薯蒸熟后切成薄片,放在太阳下晾晒,晒干后的红薯干香甜可口,嚼劲十足。
在那个年代,红薯不仅是人们的主食,也是人们的精神寄托。它陪伴着人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艰难的岁月,见证了人们的辛勤与汗水,也见证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不再为温饱问题而担忧。红薯也从曾经的救命粮变成了如今的健康食品。但那段与红薯有关的岁月,却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成为了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每当我品尝着香甜的红薯,就会想起那段艰苦而又美好的时光,想起那些勤劳善良的人们,想起那片充满希望的土地。红薯的香气,不仅仅是一种味觉的享受,更是一种情感的纽带,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让我在岁月的长河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