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推送回顾:销售岗视角:向上跃迁的“心机”
我关注的小说创作up主大古打鼓说:为了提升写作技巧,先去拆解优秀通俗小说(比如金庸作品)的套路,这样学得更牢固、印象更深刻。所以我想:不如多去研究优秀眼科品牌&产品的运作思路,然后学以致用!
那就现学现卖:上周日我参加了运营研究社主办的《小红书种草训练营》,听讲师陈维贤细致讲述小红书操盘经验;我的最大收获,是理解了小红书独有的【人群反漏斗模型】&【KFS组合投放方式】。PS:这个活动4月在上海还会办,有需求的小伙伴关注公众号“运营研究社”哈!
模型释义:产品推广先从最核心的人群开始种草,快速验证效果后,再向泛人群逐步扩散。此模型可以帮助品牌通过小预算测试核心人群与产品卖点以及内容策略的匹配度。如果产品对于核心人群有价值,则快速追投持续破圈,反之则需要思考产品、人群和内容策略(详戳种草课代表的《如何应用小红书人群反漏斗模型输出内容策略?》)
上篇我讲有布局美瞳产品的眼科品牌,必做小红书;此篇我先反驳一个常见观点:品牌方只应该在产品的成熟期推广小红书——原因是此时产品的目标用户画像更清晰、内容投放更精准。
但如果你get人群反漏斗模型的意义,会了解小红书在产品制定推广策略的阶段、更能发挥奇效,比如巧用模型的美瞳品牌Moody。接下来我进行有序拆解~
Moody简述(来自蓝鲸财经《国产美瞳的崛起之路:Moody开道?》):年轻女性中被种草最多的美瞳品牌是Moody。对比传统隐形眼镜企业,Moody的主战场在线上——成功入驻电商平台,并借着小红书平台的女性自来水,打出“KOL种草+体验官+明星个人推荐”的组合拳。
第一个问题:Moody为什么将主战场放在线上?
如果走线下,要么拼渠道(即传统眼镜门店经销网络的疏通和管理),要么看医学附加值(美瞳是三类医疗器械,如果是经历过周期的眼科大厂更有说服力)。前者跟海昌拼,后者正面刚爱尔康,走线上是必然选择。
第二个问题:Moody为什么更关注颜值?
我妹妹是微商,2018年开始医美术后修复产品(可复美等品牌)大火,同期日韩美瞳代购也是好生意,颜值经济如火如荼;Moody在此时入局(详见《让一些人的狂热,变成更多人的喜欢》),赶上东风。
另一方面,提升美瞳舒适度需要比精美包装/花色付出更多;创始人是投资人出身,他的选择会更讲究平衡投入产出(PS:我在小红书搜索了Moody最新的笔记,舒适度是吐槽重灾区,要稳住势头还要在供应链管理和工艺改革上下苦功)。
第三个问题:为什么重仓小红书?
Moody美瞳颜值高:不仅美瞳花色多,产品外包装盒也丰富多彩。但,这不独特。
Moody敏锐选择了在成长期的小红书平台:平台氛围友好,触达核心用户的成本很低(比如新品试用就能圈一波死忠粉),可形成深度互动,能更快拿到品牌方想要的结论——什么打动了你,你将产品安利给朋友的那句话是什么?......
JingDaily商业观察在《Glocal | 海外美瞳需求待激发,“Moody”们为了什么出海》认为:moody根据中国年轻消费者对美瞳的偏好和需求进行产品研发。他们与忠实消费者共同创造产品,通过直接的消费者对话来捕捉时下热门的颜色、款式。你也可以理解为粉丝经济的变体~
最终,Moody产品命名围绕“内在情绪可视化”的理念,不同系列产品有独特的名字,比如“少女白日梦”、“太空Disco”、“猫眼小情绪”等,根据彩瞳的颜色取巧克片、小奶片等名。这些能打动非Moody粉丝人群的产品特色,帮助Moody获得更多用户,正向循环。
我理解,Moody的成功有它的不可复制性:小红书平台商业运作越来越成熟,即使你理解人群反漏斗模型,你的测试成本也会更高、测试周期也越长。再者,现在的年轻人追求颜值、舒适度、性价比三者的平衡,不会如之前那般、对颜值有更偏执的追求。
但我们作案例分析,就是为了提纯可复制的解题方法。比如哈,学习Moody创始人如何识别国内美瞳市场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如何外显产品的功能价值和情绪价值,对于操盘消费医疗产品有意义。
预告:下一篇品牌分析,计划写星趣控、新乐学等离焦镜片网红品牌是怎么在消费者中红起来的?下一篇岗位分析,计划写看似鸡肋、实则潜力无限的培训岗位。有感兴趣的话题,欢迎留言点播。
最后,还是辛苦大家动动手指,给这个公众号设个星标,或者点个“赞”或“在看”,这样你在信息流里会有更多机会看到这个推送频次不算高的公众号~
设星标方式:点击上方“灰原哀八卦营销”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更多内容,请戳眼科上游品牌营销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