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推送回顾:美瞳品牌Moody巧用小红书人群反漏斗模型定策略,花小钱、办大事
今天继续以小红书开头吧:小红书商业化进展神速,自己人都不够用、开始对外招募小红书电商讲师了。个人规划是二季度完成小红书的种草营销师考试,再申请讲师,届时会和大家同步进度。
去年底我洋洋洒洒写了一篇《眼科IP打造全面视角》,时隔3个月回看,惊觉漏掉最重要的内容:别把IP运营的主角、聪明勤奋的眼科医生们,当成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该问问他们,到底需要什么。
虽然我打交道的医生不算多,但不同段位、不同阶段的,都接触过。
初出茅庐的小医生,行政事务压力还小,有学习的心气儿,珍惜学习渠道和资源。眼科IP运作还轮不到他们,但他们可以学习这门技术,知道如何创作有趣生动的科普内容,并留意打理自己的小红书账户,以及懂得在单位里有效曝光......这些能力,会伴随着他们一路成长为大医生。
即使没有成长为大医生,so what?同赛道里,也超过那些不具备个人品牌思维的小医生了。
小医生难在,无形的有形的门槛很多,大医生可以轻松获得的优质学习机会、商业项目、圈层......小医生要踮起脚尖。比起收入的增长,能力提升、眼界拓展更重要;如果有平台能够给小医生提供习得技能的机会,口碑基本盘稳了(二八原则,小医生是八)。
职场走到中段的医生,不会像前期一样不停做加法,而是反过来做减法——他们需要一双识别机会的慧眼,来判断A项目是否值得参与,与B企业合作能怎样加持自己,因为肉身只有一具,精力分配上只能不停减减减。
此阶段医生,也会主动或被动探索医生身份外的职业路径,或发展机会。比如说,如何通过与企业合作,合规获得阳光收入、增加项目经验?再比如,评职称需要发的文章、出版的书籍,自己该如何去筹备?哪个地方的人才激励制度更诱人,医生创业有哪些路径可选择?
如果有平台,让成功转型的医生们来分享经验,同时提供资源帮助其转型,必然会吸引有业务骨干tag的医生群体,平台持续运作的动力有了。
我常常思考:为什么很多高大上的医生IP方案无法落地?因为医生本人的品牌思维需要先升级,当他理解并认同,方案就成功了一半;否则根本没法落地
头部的大医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需求一事一议。简单粗暴分两种路径的话,前者偏学术影响力,后者偏商业运作。
前者要保存自己的学术经验,搭建自己的平台,学子满天下,最好能破破圈(眼科医生里破圈的是陶勇,很多眼科学术大家、老百姓们对名字还挺陌生的)。
如何将自己的临床心得,应用在产品端,给患者提供丰富的诊疗方案,如何让自己的学子在项目中获益,是他们常常思考的。
后者的路径更宽,常见的是用专利创业或者从事医院运营管理。那需要学习的内容可就多了,从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申请办理,财税法的基本常识,机构运营管理法则,患者电子病历,产品和机构品牌打造,人才管理......有些内容是同行群里、行业协会里,能听到三瓜两枣,但更多的靠自己摸索。
如果有平台,让有实战经验的眼科品牌高管和医生创业者现身说法,并且提供舞台和人才,平台就做到了满足头部医生的核心需求,协作共赢。
这样的平台,能有吗?一定可以有,前提是平衡好各方的诉求和利益,并且是长期利益
在建立这样的平台前,需要对眼科医生的诉求做充分调研。在此我毛遂自荐:欢迎各位眼科医生或视光主任,给我留言你们对个人品牌运作的需求和困惑;每个月我会精选一个提问(信息脱敏),来定制你的品牌运作方案,纯公益,截至2024年底。
我有在眼科医疗机构和眼科品牌方的工作经验,在眼科机构时给医生做IP,在眼科品牌时给医生做专访、沟通合作,做眼科前有成熟的互联网产品运作经验,我自信在IP运作这个赛道,视角全面且策略落地。
相识就是缘,希望我能助力眼科医生们的品牌运作,彼此都站上更大的舞台~
最后,还是辛苦大家动动手指,给这个公众号设个星标,或者点个“赞”或“在看”,这样你在信息流里会有更多机会看到这个推送频次不算高的公众号~
设星标方式:点击上方“灰原哀八卦营销”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更多内容,请戳眼科上游品牌营销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