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夏时报等资讯
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 前 言 /
3家失联私募被注销
10月25日,中基协发布《关于注销第四十批失联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的公告》。公告指出,深圳市融*源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鹤*发展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星*资管等3家私募基金管理人达到公示期满一个月且未主动联系协会并完成情况报告的注销条件,协会将注销该3家机构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中基协强调,已注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和相关当事人,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证监会规定以及协会相关自律规则、基金合同的约定,妥善处置在管基金财产,依法保障投资者的合法利益。
同时,中基协还提醒投资者持续关注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诚信合规情况,谨慎做出基金投资决策,通过基金合同约定的纠纷解决机制和相关法律渠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中基协将继续秉持“扶优限劣”基本方针,不断完善私募基金行业诚信信息记录机制,促进行业合规健康发展。
另外,早在2023年7月14日,中基协就发布《私募基金管理人失联处理指引》(中基协发〔2023〕17号)。其中规定,“失联私募基金管理人公示期满,未按规定报送情况报告的,协会注销其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与此同时,中基协持续发布“受纪律处分”“异常经营”“失联机构”等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处罚公告。
2015年12月14日,中基协公布了首批失联(异常)私募机构名单,包括8家私募基金管理人被列为“失联(异常)机构”。截至目前,中基协已经发布了四十批失联私募基金管理人名单。
行业处于出清阶段
目前,行业监管制度逐步完善。8月1日,《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下称《指引》)正式实施。《指引》规定“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初始实缴募集资金规模不得低于1000万元”,并强调“不得通过投资者短期赎回基金份额等方式,规避前述实缴规模要求”。
事实上,《指引》对市场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郑彦欣认为,《指引》起到了产能出清、优胜劣汰、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效果,屏蔽了很多实力不行且动机不纯的诈骗型私募,对投资者是一种保护。
在强监管的背景下,私募机构的确在加速出清。截至9月底,今年已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达1281家。单从私募证券管理人这一指标来看,近年来,新增备案私募证券管理人数量逐年减少,而新增注销数量则呈现逐年增加态势。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截至10月25日,新增备案私募证券管理人数量分别为522家、539家、179家和36家,每年注销私募证券管理人数量分别为343家、555家,730家和429家。
自2021年以来,私募基金管理人注销数量逐步增多,而新增备案数量则逐年减少。业内人士表示,这跟金融逐步加强监管有关。私募基金大部分是个人创业为主,身后没有国企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加持。今年以来,新注册成立私募基金门槛非常高,导致私募新创业已经基本不可能。存量的私募机构也因为过去三年资本市场低迷,处于整体行业亏损期。再加上监管推出的一系列措施,叠加导致2014年开始的私募创业潮画上句号。
“扶优限劣”重塑行业生态
监管趋严加速“新陈代谢”
机构如何应对复杂环境
END
感谢您的关注
文章转载、投稿、业务咨询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本公众号转载此文仅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有侵权或违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刻予以删除。本公众号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