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中央音乐学院歌剧音乐厅内,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吸引了全校教职工的目光。作为“央音大讲堂”系列活动的第三讲,本次讲座特邀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专家刘沁潇老师,以《老照片里的延安故事》为题,深情讲述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革命历史与动人故事,传承与弘扬延安精神。校党委书记于红梅,院长俞峰,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春梅,党委副书记李众,副院长柯扬出席讲座,学校党员干部和教职员工600余人现场聆听,由党委副书记李众主持。
这是一场穿越历史的时空之旅,一次刻骨铭心的追忆与传承。讲座伊始,刘沁潇老师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知识,结合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穿插着访谈影像,生动再现了延安时期的革命场景。从青年毛泽东点燃革命烽火,到抗战时期文艺工作者发出的民族呐喊,再到早期共产党人的英勇形象,每一个场景都让人心潮澎湃,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的坚定信仰与英勇精神。
回延安 再出发
延安作为中国革命圣地,是光耀千秋的红色之都,是铸就伟业的胜利之城。在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上,延安时期是最为可歌可泣的时期之一,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团结并带领人民创造了彪炳史册的辉煌业绩,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写下了灿烂的篇章,创造了光辉的历程。延安时期,是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实现历史性转折的时期,无论我们走得多么远,都不能忘记曾经走过的路,不能忘记为什么要出发。
习近平总书记把延安革命旧址比作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每次到延安都温故而知新,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示。2022年,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当选的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延安,瞻仰革命圣地,重温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的坚定信念。
延安精神,宝塔光辉映照信仰伟力
如果说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和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以及厚重的历史沉淀构成了陕北这片土地深沉厚重的底色——黄色,那么党中央在延安13年激情燃烧的岁月,则成为这片深厚黄色背景下最绚丽的一抹火红。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屹立在黄土地上的历史丰碑,孕育出“延安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成为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
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进入延安城,成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也成为党领导人民取得全国胜利的出发点,一批批爱国青年、仁人志士络绎不绝地从全国各地奔向了当时最革命、最进步、最民主的圣地延安。黄土地所孕育的宽阔包容、不屈抗争的传统基因,与来自五湖四海、追求理想的革命基因在延安交汇交融。延安宝塔在炮火硝烟中巍然屹立,成为中国革命的精神标志。
“窑洞大学”,
为新中国诞生奠定强大人才基石
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在追求真理的感召下,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有志之士、爱国青年、知识分子、爱国华侨等,纷纷背起行囊,冲破层层封锁,爬山涉水,冒着枪林弹雨,毅然决然地奔赴到革命圣地延安,点燃和投身到火红的革命战场,携手奋进,成为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先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学习先进的理论思想,党中央决定在延安创办各类学校,被称为“战火中的大学”“窑洞大学”, 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之下,用“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为党的建设发展和适应敌后抗战边区工作的需要培养了大批各行各业优秀人才。
鲁迅艺术文学院在此时诞生,是第一所培养革命文学艺术人才的学校,为党和人民培养了大批优秀文艺骨干,成为当时贯彻落实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最核心力量。这支在延安文艺运动中陶冶和培育中成长起来的文艺大军,投身于抗日战争文化建设的主战场,为繁荣文化事业提供了坚实保障,成为社会主义人民文艺的强大主力。鲁艺师生深入人民群众中,到抗日前线呐喊、讴歌并创作出如《黄河大合唱》《白毛女》《兄妹开荒》等一大批振聋发聩的优秀文艺作品。“为什么能写出《黄河大合唱》这么好的作品和音乐,因为他把自己的苦难和祖国的命运全部结合在一起,他把每个音符都变成射向敌人心脏的子弹,他要用自己火辣辣的心去点燃千千万万的劳苦群众。”在对冼星海女儿的访谈视频中,如是回忆道。 冼星海流落在异国他乡之时,曾在日记里写下:“我是一个很不幸的作曲家,我至今没有看到过我的交响曲公演过,我在精神上是多么的痛苦,但我应当以工作为前提,在这大时代里,我们要把自己所能的贡献给民族,把一切贡献给党,不要时常挂念自己的幸福,因为我们的幸福是以解放民族、解放全人类为目的的”。任时光流转,这份坚定的信念与不屈的精神历久弥新,《黄河大合唱》已成为海内外华人最团结、最具有战斗力、最具有民族精神的一首音乐作品,跨越了时间和空间、超越了民族和国家的界限,成为全世界爱好和平人们共同的呼声,这是一种共同的民族大义精神。相信这也是对伟大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最大告慰。
高举党的文化旗帜,坚持立德树人,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文化关乎国家民族之本,文艺点亮文明文脉之灯。一个民族的复兴,总是以文化的兴盛为强大支撑;一个时代的进步,总是以文化的繁荣为鲜明标识。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跨越72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把文化自信同道路、理论、制度自信联系在一起,提出要坚持“两个结合”,为新时代新征程上文艺工作者和文化工作者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中央音乐学院作为延安鲁艺重要的传承单位之一,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是央音人永远的信念追求。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勇担文艺使命和教育使命,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从人民当中去汲取创作的养分,用音乐与时代同频、与人民共振、为民族发声。从延安的老照片当中,相信都能够读到一种精神,那就是党中央在延安13年培育形成的伟大的“延安精神”;都能够找到一种主义,那就是延安窑洞里产生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都能够看到一种形象,那就是“只见公仆不见官”的干部形象;都能够汲取到信仰的力量、宗旨的力量、真理的力量、民主的力量、文艺的力量和正义的力量,激励着我们踏上新征程,向着新的目标而不懈奋斗。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是新中国的摇篮,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这片古老的土地承载了深重的历史底蕴,每寸土地都深刻沉淀着革命的血脉。穿越时光,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筚路蓝缕的光辉历程,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伟大深情。延安老照片,是一段历史的记忆,更是延安精神的永恒流传,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央音大讲堂” 是学校党委创新开办的理论学习平台,是为进一步加强全校教职工理论素养、履职能力、作风建设,通过专题式、集中性、制度化的学习安排,推动理论学习融入日常、抓在经常,锻造一支信仰坚定、素质全面、作风过硬的央音教学管理队伍。第三讲课程从信仰伟力、人民情怀、思想光芒、民主典范、文艺魅力、世界目光等方面,全面立体呈现延安时期党领导中国革命、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历程,生动形象展现延安时期形成和发扬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从影像作品的视角来解读延安这本大书,生动引导学员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党性修养。
党委副书记李众代表学校感谢刘沁潇老师精彩生动的授课,跟随课程脉络重温那段战火硝烟又激情燃烧的岁月,全校师生要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读懂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勇立时代潮头,为我们现在的中国、现在的民族、现在的人民、现在的世界、现在的时代,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全体央音人砥砺奋进,携起手来把学校建设得更好,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贡献央音力量。
供稿:党委宣传部
文:静静
设计:张雅轩
责任编辑:邸思木雅
近期发布
媒体聚焦 | “十年·答卷——第六届中央音乐学院10·15艺术节”
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音乐学院院长来访我院
中央音乐学院召开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2024-2025学年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