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9日,随着最后一场工作坊的顺利完成,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系的系列活动圆满落幕,为2024中法国际音乐节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本次系列活动包括“未来音乐”主题闭幕式音乐会、四场高水平讲座和两场互动工作坊,均由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系和法国蓬皮杜音乐与声学研究所(IRCAM)合作举办,全面展现了人工智能与电子音乐融合的最新成果与无限可能。
闭幕式音乐会:探索音乐与科技的未来
11月27日晚,以“未来音乐”为主题的闭幕式音乐会在中央音乐学院歌剧音乐厅隆重上演。这场音乐会以人工智能与电子音乐为核心,呈现了来自中法两国艺术家的10部融合AI技术的电子音乐作品,充分展现了AI技术赋能音乐创作的全新可能性。音乐会由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系主任李小兵教授主持。
李小兵教授主持闭幕式音乐会
音乐会在机器人“智音”指挥的序曲《欢迎》中拉开帷幕。这部作品由央音人工智能作曲系统创作,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演奏。
序曲《欢迎》
接下来两首音乐作品《叩问与回响》和《记忆碎片》通过3D音乐技术,利用动态声场构建带来了沉浸式的空间体验。作曲家李云鹏的音乐作品《叩问与回响》通过预制钢琴音色与3D声场交互,展现声音在时间与空间中的变化,由央音网络乐团(ZYLork)的六位成员——刘家晔、肖翔、宋鸽、杨璐彤、朵尔杰尼玛、张渊演绎,刘家丰副教授作AIGC技术支持,青年教师张渊提供数字乐谱(the Digital Score)来呈现作品;来自法国IRCAM的贝诺·阿拉里(Benoît Alary)博士作曲的《记忆碎片》则以音景设计的方式,捕捉记忆的碎片与重构,仿佛让听众置身于一个超现实的听觉世界。
《叩问与回响》
《记忆碎片》
机器人助兴表演为音乐会增添了乐趣。三位机器人将在音乐人工智能虚拟歌手技术、手势识别和机器人智能技术的支持下,为观众带来耳熟能详的经典曲目《哎呦妈妈》和法国童谣《两只老虎》,为现场观众带来阵阵欢呼与惊喜。
助兴节目:机器人三重唱
音乐作品《弦论·龙翔》为青年作曲家刘恩洋创作,青年古琴演奏家王悠荻担任古琴独奏,魏冰副教授担任视觉、算法和交互设计。作品围绕音乐生成技术展开。《弦论·龙翔》以中国古琴经典乐曲为基础,通过AI与深度学习生成全新音乐,展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融合。这首作品以技术探索为导向,展现了音乐生成的无限可能性。
《弦乐·龙翔》——为古琴、电子音乐和AI而作
接下来的两首音乐作品《琵琶与机器的对话》和《智能幻象》通过脑科学与音乐的结合,探索了人机协作的深度潜力。青年作曲家王涵所作《琵琶与机器的对话》,通过琵琶演奏家兰维薇教授的演奏结合青年教师张昕然和王晓庆作为算法设计的AI与脑科学技术,展现了音乐创作中的跨界对话;来自法国IRCAM的菲利普·艾斯林(Philippe Esling)教授创作的音乐作品《智能幻象》则利用AI模拟听觉幻象,带领观众重新思考音乐与感知的关系。
《琵琶与机器的对话》——为琵琶、AI、计算机音乐、近红外生成音乐技术制作
《智能幻象》
音乐作品《炽月》和《声疗之旅》以交互视听技术为核心,呈现出科技与艺术交融的独特魅力。作品《炽月》由音乐人工智能系青年教师、作曲家赵艺璇进行创作和交互设计,由管弦系低音提琴演奏家陈翰叡教授演奏,音乐人工智能专业硕士研究生石义进行硬件算法设计,作品通过对演奏家肌电信号的测算和神经网络模型下的声音再合成,将演奏姿势、听觉、视觉三者紧密关联。法国IRCAM数字艺术家皮尔斯·瓦内克(Pierce Warnecke)创作的《声疗之旅》则利用神经网络音频生成技术和AI视觉生成技术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听觉和视觉体验,两首作品都为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官之旅。
《炽月》
《声疗之旅》
音乐会的最后一首作品,是由音乐人工智能系青年教师、作曲家孙宇明创作的古筝协奏曲《繁星散落的夜晚》。该作品由民乐系青年教师程皓如演奏,指挥系青年教师李京展执棒,联合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共同呈现。作品以星空为灵感,巧妙结合音乐人工智能系青年教师张昕然设计的虚拟乐器,将传统乐器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为观众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与未来感的音乐画卷。
《繁星散落的夜晚》
随着《繁星散落的夜晚》完美落幕,音乐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整场音乐会通过人工智能与电子音乐的跨界融合,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别具一格视听盛宴,打破了传统音乐创作与表现的界限。观众在充满未来感与艺术性的作品中,深刻感受到了科技赋能艺术创作的广阔前景与无限可能。
闭幕式音乐会集体照
讲座与工作坊:探索音乐与科技的结合
本次系列活动的四场讲座和两场工作坊,由IRCAM的知名专家主讲,聚焦沉浸式音响设计、人工智能生成音乐和深度音频合成等前沿话题,为与会者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深入体验。
11月25日讲座
讲座由IRCAM专家贝诺·阿拉里(Benoît Alary)博士主讲,青年教师周昊天翻译。讲座围绕“沉浸式音响设计”主题展开。贝诺博士详细介绍了SPAT的功能与创新应用,内容涵盖SPAT在Max/MSP中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它实现三维空间音响的动态设计与控制。SPAT赋予音乐创作者灵活的声音定位与空间化处理工具,在音乐创作中创造了全新的沉浸式听觉体验。
11月28日讲座与工作坊
上午的讲座由IRCAM的菲利普·艾斯林教授(Philippe Esling)主讲,青年教师赵艺璇翻译。讲座集中展示了深度神经网络与实时音频处理,在音乐生成与音频效果处理中展现了丰富的创作潜力。讲座内容详细阐述了RAVE在Max/MSP和Ableton Live中的实际应用,并通过演示展示了其在实时创作中的表现。
下午的工作坊中,菲利普教授演示了在Max/MSP中RAVE的运行原理及具体使用方法。参与者不仅学习了如何灵活运用现有音色合成模型,还深入了解了如何训练属于自己的音色合成模型,进一步拓展了对人工智能音乐创作的理解与实践能力。
11月29日讲座与工作坊
最后一天的讲座与工作坊中,菲利普·艾斯林教授分享了关于创造性深度音频合成技术,魏冰副教授翻译。讲座从多个角度探讨了深度学习在音频生成领域的应用与未来趋势,分享了IRCAM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框架。
下午的线上工作坊由法国IRCAM的艺术家阿克塞尔·尚拉·罗莫·桑托斯博士(Axel Chemla-Romeu-Santos)通过案例分析与实际操作,分享了深度合成模型及其实际操作,并引领参与者进一步探索了人工智能技术在音乐创作的边界和多样性。
中法合作:音乐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作为2024中法国际音乐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系的系列活动充分展示了中央音乐学院在音乐教育与科技领域的研究深度与学术视野。本次与法国蓬皮杜音乐与声学研究所(IRCAM)的合作,通过讲座、工作坊以及闭幕音乐会等形式,呈现了人工智能与电子音乐领域的最新探索。这一系列活动不仅体现了双方在音乐与科技结合上的共同努力,也为中法两国在该领域的合作树立了新的典范。
IRCAM作为全球声学与音乐研究的顶尖机构,此次与中央音乐学院的合作,是对我校学术成果的积极回应与认可。通过此次活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系不仅深化了我校与国际顶级机构的学术交流,也为推动艺术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作出了新的探索。期待未来更多中法文化交流的合作项目,继续引领艺术与科技发展的新潮流。
策 划:李小兵、陶 倩、保拉·帕伦博(IRCAM)
监 制:方恒健、钱 琦
导 演:孙宇明
音乐统筹:赵艺璇、菲利普·艾斯林(IRCAM)
执行统筹:于海波
AI算法工程师:卢 迪、王晓庆、高 妍、刘家丰、张 渊、周晴雯、魏 冰、张昕然、石 义
执行团队:李云鹏、王 涵、刘恩洋、栾 家、梁世杰、张 博、王心严
志 愿 者:王雨洛、林雨声、顾昔弦、郑昕妍、林宇扬、张 颜、林艾雪、张芷涵、梁元赫、崔成蹊、冯彦凯、吴旭阳、张万亿、朱若颜、杨 淏、相 月、吴宗一、邢茂焕
Planification : LI Xiaobing, TAO Qian, Paola Palumbo (IRCAM)
Producteur exécutif : FANG Hengjian, QIAN Qi
Réalisateur : SUN Yuming
Coordination musicale : ZHAO Yixuan, Philippe Esling (IRCAM)
Coordination exécutive : YU Haibo
Ingénieurs en algorithmes d'IA:LU Di, WANG Xiaoqing, GAO Yan, LIU Jiafeng, ZHANG Yuan, ZHOU Qingwen, WEI Bing, ZHANG Xinran, SHI Yi
Équipe exécutive : LI Yunpeng, WANG Han, LIU Enyang, LUAN Jia, LIANG Shijie, ZHANG Bo, WANG Xinyan
Bénévoles : WANG Yuluo, LIN Yusheng, GU Xixian, ZHENG Xinyan, LIN Yuyang, ZHANG Yan, LIN Aixue,ZHANG Zhihan, LIANG Yuanhe, CUI Chengqi, FENG Yankai, WU Xuyang,ZHANG Wanyi, ZHU Ruoyan, YANG Hao, Xiang Yue, WU Zongyi, XING Maohuan
供稿: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系
文:王心严
设计:张裕欣
责任编辑:六六
近期发布
2025第九届中央音乐学院艺术展演启动仪式隆重举办
重温光辉历程 汲取奋进力量丨中央音乐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赴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参观学习
这首歌,今天献给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