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校校园原创文化精品 《和合共声——中国民族室内乐集萃音乐会》走进金融街街道教育部社区

文摘   2024-11-20 19:53   北京  

2024年11月13日,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中央音乐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中国民族音乐)、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金融街街道教育部社区共同承办的《和合共声——中国民族室内乐集萃音乐会》在金融街街道教育部社区上演。


本场音乐会采用讲解与演奏相结合的模式,为演出增添了根植于传统的文化底蕴。每首曲目演奏前,师生们以手中的乐器为出发点,介绍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创作灵感以及音乐特点。通过“讲演结合”的方式,不仅能引导听众对音乐作品的精神意涵进行理解,还可以为听众们塑造起多元丰富的观演体验。



《和合共声——中国民族室内乐集萃音乐会》作为荣获北京市教工委2024年“北京高校校园原创文化精品”的重点项目,秉承“共建”“共享”思路,以我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中国民族音乐)为项目实施单位,旨在集萃一流团队与优秀作品,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交流,挖掘作品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坚持用艺术服务人民,推动民族音乐事业的繁荣发展。



“和颂”笙乐团以一曲《彩虹》拉开了音乐会的序幕,这首曲目是乐团在2024年基于笙协奏曲《虹》第三乐章《彩虹》改编而成的。随后,将传统京剧元素与现代音乐风格相融合的笙重奏《打虎上山》(也被称为《迎来春色换人间》),勾勒出了英勇智慧的英雄形象,全曲节奏明快、充满了力量与激情,使听众沉浸在丰富的体验当中。



二胡专业的博士生周艺妮和扬琴专业的王希涵共同演绎了《迷胡调》,该曲目取材于陕西地方戏曲剧种“眉户”,音乐风格特点鲜明,充分体现了陕西人民豪爽乐观、温厚朴实的性格特点。



由笛子专业的段瑞与笙专业的张澳暄带来的《喜相逢》,是冯子存先生于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一首笛子独奏曲。乐曲采用了民间器乐中常见的变奏曲式,旨在表现一对恋人离别与重逢时的情感。



中央音乐学院弹拨乐团的弹拨乐重奏《走西口》以其细腻而错落有致的复调声部,描绘了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为了生计,西渡黄河口外出谋生的故事。这不仅仅是一首曲子,更是一段历史的缩影,一段情感的交织。


琵琶齐奏《阳春古曲》以其清新而流畅的旋律,以及活泼而轻快的节奏,生动地描绘了冬去春来、大地复生、万物向荣、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



音乐会最后,《唱支山歌给党听》,深刻触动了在场听众的心弦。这首在上世纪60至70年代风靡全国的乐曲,承载着无数人的集体记忆与深厚情感。随着旋律的起伏,现场观众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共同回味那段难忘的岁月,情感的呼唤在音乐的共鸣中得到了最真挚的回应。



通过演奏家们的讲解与演绎,这场音乐会不仅引领听众们领略旋律的本身的悠美与感染力,还将中国经典民乐作品的美学意蕴和历史内涵融入到了听众的审美视野之中。听众们在享受音乐的同时,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生命力与艺术魅力。



本场音乐会作为北京市教工委2024年“北京高校校园原创文化精品”重点项目系列活动之一,汇聚了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优秀的师生团队。一方面,通过“校地合作”的方式,实现实践育人,鼓励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以乐育人、以乐化人。通过师生们的集体参与,让社会实践变得日常化和多样化;另一方面,加强师生服务社会的意识,为社会贡献更多的艺术力量、高校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将以该项目为契机,持续践行“文艺为人民”的初心使命,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供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中国民族音乐)

设计:张裕欣

责任编辑:六六














近期发布


校友忆往|鲍蕙荞:“央音”岁月,一抹永不褪色的青春记忆

中央音乐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召开

2024中法国际音乐节即将开幕


中央音乐学院
发布中央音乐学院权威信息,展示中国最高音乐学府风采,服务广大师生校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