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品”变“毒品”——养生需科学

文摘   健康   2024-09-27 17:21   浙江  


大医 尚学

1919

2024

创新 超越



前几天,感染科来了一位60多岁的李女士,平时很注重保养身体,听信了广告的夸大效果,买了一堆高档保健品,李女士每天不间断服用,过了一个月后,她感觉自己的身体越来越疲惫,经常犯恶心,做家务也是力不从心,心里忐忑不安来医院检查,才发现生化里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已经成百倍地上涨,这下可把李女士吓坏了,经过感染科的医生仔细检查排除,最终找到原因,罪魁祸首就是那些保健品引起的药物性肝炎。



无独有偶,王大伯听信亲戚说蛇酒有滋补的功效,不知从哪里采购到一瓶,还没喝完就发现自己全身皮肤开始变黄,食欲也大大下降,本来每餐吃两碗,现在只能吃一小碗,被吓坏的子女立马找到肝炎门诊的肖招英主任,一查黄疸指数已是严重超标,一开始王大伯还不相信是喝了蛇酒的缘故,非说那个是补品,直到子女把剩下的酒给医生看了,才慢慢相信这个所谓滋补的东西对肝功能损伤有多大。


除了以上两种吃补品吃出问题的,来看诊的还有吃了大量减肥药的小姑娘,吃了乡村医生开的草药的赵奶奶等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伤。



药物性肝炎,是由于药物或/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组织损害而引发的肝炎。可以发生在以往没有肝病史的健康者或原来就有严重疾病的病人,在使用某种药物后发生程度不同的肝脏损害,均称药肝。药物性肝炎依程度轻重,有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急性肝炎等,最危险的是猛爆性肝炎,肝脏细胞突然大量死亡,肝脏修复速度赶不上破坏的速度,病情急转直下,病人在一、两周内就死亡。


目前(21世纪初)至少有600多种药物可引起药肝,其表现与人类各种肝病的表现相同,可以表现为肝细胞坏死、胆汁瘀积、细胞内微脂滴沉积或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1.为了治疗疾病,服用了肝毒性药物。

这种情况十分多见。如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药,结核病患者使用抗痨药,脏器移植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这些药都对肝脏有损害。



2.患者乱用药。
一些人有病不找医生,自己买药吃,但不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或服用剂量要求,结果造成肝损害。其中,女性因吃减肥药导致药物性肝炎的比较多见。


3.中药和补药都有一定副作用。

人们对草药或食补较没有警觉性,认为多吃无害,导致中草药所致的不良反应逐年增多,引起肝损害的病例也随之逐年增多。


4.盲目补肝。

很多人有个错误的概念,以为肝不好就需要补肝,拼命吃药,结果产生了药物性肝炎。


药物性肝炎患者大都没有明显的病状,病患者不知不觉中继续服用药物,很容易拖成大病。


该病有一定的潜伏期,时间长短不一。临床症状可有肝区不适,腹胀,食欲减退,恶心,乏力等,实验室检查,最早最常见的为血清转氨酶增高,亦可发生黄疸,血胆红素增高,其他尚有血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增高。



对药物性肝损害的早期诊断关键在于对本症有高度的警惕性。凡遇肝损害患者应首先排除药物性肝损害,问诊时应认真询问服药史及药物过敏史,特别注意药物剂量、给药途径、疗程以及同时应用的其他药物。发现可疑药物,及时停药,并观察停药后肝损害有无好转。因此,肝炎专家门诊的肖招英主任特别提醒来就诊的患者:对于医生的咨询需要患者及家属如实告知近期所服用的任何物品,避免遗漏影响疾病的诊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健康意识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养生、减肥等,各种补品、保健品琳琅满目,市场的虚假广告也满天飞,很多商家抓住消费者的心理大肆宣传,这时候我们需要多多思考,切不可盲目购买,健康没有捷径,“是药三分毒”,对于入口的东西一定要小心谨慎。多结构化的饮食,规律的生活,适度的运动等等才是通往健康的康庄大道!

(来源:感染科罗楠)


END

编辑 | 夏冰涛
一审 | 陈   瑜
二审 | 陈   


嵊州市人民医院
提供患者移动服务与支付、包括导诊挂号、费用支付、就诊指引、报告查看、住院押金以及住院费用查看、就医反馈等全流程闭环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