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聊古玉之​清中期花卉纹福寿白玉平安锁

文摘   文学   2024-08-31 08:35   北京  







安 然 聊 古 玉
清中期花卉纹福寿白玉平安锁


阶前雨珠淡无痕

忽梦年少半缘人

轻嗅牡丹半掩面

玉锁难禁四时春






清中期花卉纹福寿白玉平安锁



总有一件美玉滚滚尘缘,苦苦寻觅,前世今生,情缘未了。

此件平安锁为乾隆工玻璃光打磨工艺,波光粼粼,清中期典型工艺特征。和田白玉,玉质温润细腻,器型、工艺、纹饰极其精美。

明清玉器中,玉锁是较常见的配饰。玉锁源于长命锁。长命锁也叫做“寄名锁”。是古時人们喜添丁口,祝福幼儿一生富贵吉祥、健康长寿的一种期冀的表示。

据考,长命锁的前身是“长命缕”,最早可追溯到汉代。每逢五月初五或者端午佳节,家家户户都在门楣上悬挂上五色丝绳,以避不祥。魏晋南北朝时,这股丝绳成为妇女和儿童的一种臂饰,以祈求辟邪去灾,祛病延年。及至宋代此古风犹续,不仅流行于民间,还传入了宫廷。除妇女儿童之外,男子也可佩之。宋代称这种五彩丝绳编结物为“珠儿结”、“彩线结”,除丝绳、彩线外,还穿有珍珠、宝石等物。至今端午时节,依然有很多地区系五彩丝绳的风俗,以求辟邪去灾、平安吉祥。
至明时,“长命缕”通常用于童幼,作为一种儿童的颈饰,成了“长命锁”。明清时期,制作“长命锁”的材料多用金银宝玉,其中的玉锁,造型有方锁、如意锁,一面刻有吉祥的文字,一面雕刻牡丹、寿桃、蝙蝠、金鱼或莲花等吉祥的图案,体现了玉器“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寓意内涵。



临江之畔,璞石无光,千年磨砺,温润有方。玉韵悠悠,清风如水,虚怀若竹气如兰,瑾慧于心德于行。爱玉者品自高,玩玉者情慕雅,知玉者德必美。古玉之美,最是那古色古香古韵忆古情怀,她的流年,犹如洗尽铅华冰清玉洁的古朴女子;她的沧桑,嫣然梨花带雨风霜醉红颜的韵味;她的故事,流露出此生与你一见钟情梦回千古的诗情画意。

收藏与鉴赏是个枯燥而细致的活,面对华夏五千年文明每个人都是沧海一粟,历史是一部穷其一生都读不完的教科书,那么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练好基本功。学习古玉需要上手大量不同时期各种层次的老玉件,从最基本的花片到宫廷造办处的精工,古人制玉工艺和老玉在岁月沧桑中流露出的细微的变化都是我们学习的鉴玉经验,市场是最好的老师,大量的阅读古玉才能在脑海中积累出经验,演化成习惯成自然的眼力。
爱好古玉,常年玩玉,工作忙习惯在晚上看,白天侧光45度看,阳光下看,弥补眼睛各种条件下的不足,更生怕漏掉哪一部分鉴定点,逛摊更多时候是为了更好的观察学习。当大量阅读玉的特征后大脑中对老玉的变化都有大致的定义性。遇到各种老玉件时,都有鉴定的定义标准。形形色色老玉的外形变化,都离不开老物件的特性标准。当然还要大量观察市面市场渠道变化,一件新仿的出现需要第一时间判断到它的存在,不能自己闭门修炼成功夫好手,却发现世界上昨天已经发明了手枪,能一招制敌。

讲个小故事,从中有所感悟。

从前有个玉雕师傅带了一个徒弟,师父每天让徒弟拿着一块玉,也不教徒弟学习,久而久之徒弟烦了,问师父,为什么不教我学东西,师父只回答了一句话,没事看玉吧,就这样又过了很久,师父又给了他一块相同的玉,徒弟看了连忙说,师傅你这个玉不对,说完徒弟恍然大悟。
看玉要看细节,看工痕,用心体会,有时候有古玩交流会我会去逛,一些大开门的东西,尤其高品质的东西我都会拿手电仔细看,有时候卖家会说放心东西老的,我知道东西是老的,其实我是在体会每个步骤都是怎么做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这个道理其实是很简单的,用心看,就懂了,所以古玩行是靠眼力,开始的时候,看不懂没关系,总有一天你会恍然大悟,只有了解古人在制玉工痕上是怎么处理的,才能真的会看新老。
捡漏是对你专业知识的回报,打眼是超出自己认知的提醒,捡漏不骄,打眼不躁,学无止尽,戒骄戒躁。
友情提醒,在鉴别古玉的时候,器型、纹饰以及时代风格分析仅限于确定东西对的情况下,断代之用,不能作为新老的参考依据,如果不管新老,只按照时代风格来断定玉器,那就会成为国宝帮。以上观点只是个人学习古玉过程中的一点心得,仅供参考。
(本人原创,转载请说明)








跃马安然微信:3187693778

玉韵瑾心
本公众号为百度贴吧:明清玉吧、高古玉器吧、古玉收藏交流吧附属贴吧公众号。临江之畔,璞石无光,千年磨砺,温润有方;虚怀若竹气如兰,瑾慧于心德于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