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荐读丨项目式学习:基于项目式学习的“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教学设计/张瑾等

学术   2024-07-30 17:29   北京  
文章来源:张瑾,祁文娟,解金辉,等.基于项目式学习的“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教学设计[J]. 生物学通报, 2024, 59(7): 64-67.
编者按

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对优秀期刊文章的需求,本刊微信公众号择优推送当期文章,持续推送,敬请关注!

本刊2024年第7期刊发的《基于项目式学习的“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教学设计》一文,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本期荐读。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

“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教学设计 

张瑾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学院)

祁文娟 解金辉 马洁  魏茂玲 刘寅 (北京市东城区第二中学分校)

摘要

以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 4 单元第 6 章第 3 节“神经调节”为例,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方法,以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扰为驱动性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

项目式学习 神经系统 反射弧 反射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 (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积极组织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整体规划跨学科实践活动,探索项目化实施。 

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是学生能够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回应真实、有趣且复杂的问题、难题或挑战,并公开展示其项目成果,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项目式学习能用来解答师生对周围世界产生的疑问,激发学生探索正在发生的事情的好奇心,并参与其中。 

“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中的“神经调节”是教学的重、难点内容。为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式学习,教学设计依据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展开。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完成期中学业水平诊断,基于学生对自我学习效果的诊断、分析和反思,通过学习习惯的前期问卷调查,教师发现七年级学生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意愿,但是有些学生由于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无法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产生对学习的畏难情绪。因此本项目式学习以“如何提高记忆的有效性?”为驱动性问题,在解决“记忆的结构基础”“记忆的形成”“记忆的保持”这 3 个子项目的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最后引导学生修正自己的学习方法,以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01 教材分析

“神经调节”一节阐述了人体各系统的协调配合保障了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落实了 《课程标准》“人体生理与健康”的大概念 5。首先介绍神经系统的组成,这是能够进行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然后阐明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同时落实大概念 9。 

第 1 节从人体对外界的感知入手。人体对外界的感知及各种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继而介绍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最后一节提出,人体的生命活动并不仅靠神经调节,从而引出激素调节。这样学生能从整体上认识到,人体是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适应环境变化的,从而帮助学生形成重 要概念 5.5“人体各系统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相互联系和协调,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以适应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


02 教学目标

1)通过描述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生命观念)。
2)通过分析人体的神经系统对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阐明其重要意义(科学思维)。
3)通过设计机器人反射弧模型,探究反射弧的组成(科学探究)。
4)通过设计金鱼循声觅食实验,解释复杂反射的建立过程(科学探究)。
5)通过分析复杂反射的建立与消退的实验,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态度责任)。


03 教学过程


3.1 结合学生实际,确定驱动性问题及其子项目

从学生期中测试的分析反思和前期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问卷入手,引导学生基于实际学习中的困惑提出本项目的驱动性问题:如何提高记忆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其学习和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以提高记忆的有效性为目标,通过讨论确定记忆的结构基础、记忆的形成、记忆的保持 3 个子项目来进行探究。 


3.2 子项目 1:记忆的结构基础

3.2.1 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与记忆的关系 

记忆是进行思维、想象等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从生物学的角度看,通过讲解记忆依赖的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进入子项目 1 的探究,明确神经系统组成,厘清概念之间的关系,认可神经 系统是记忆的结构基础,进一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念。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内各个神经元的突起末端都与多个神经元的突起相接触,而记忆与相邻神经元突触结构的变化、神经元胶质细胞的增加和神经元突触连接数量的增加有关。 

3.2.2 神经系统的功能模拟 

完成学习和记忆的过程,要不断从外界接收信息。有时要对外界刺激产生一些反应,这是生物的重要特征之一。从熟悉的生物学概念入手,由便于观察的现象引入任务。 

首先让学生2人一组,分别体验3种不同的反射。

活动1:每2人一组,学生A坐在椅子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全身放松,闭上眼睛,学生 B 用手掌内测边缘突然快速叩击学生A上方腿的膝盖下方的韧带(可以找1名学生配合演示),观察反应。 

活动 2:每 2 人一组,学生 A 坐在椅子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全身放松,睁开眼睛关注学 生 B 的行动,学生 B 用手掌内测边缘突然快速叩击学生 A 上方腿的膝盖下方的韧带,观察反应。 

活动 3:实验者坐在椅子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全身放松,用手掌内测边缘快速叩击上方腿的膝盖下方的韧带,观察反应。感受人体接收外界刺激并产生反应的过程,理解反射的概念。

但这一过程中,信息在神经系统中的传导是较抽象的,学生不易于观察和理解,因此利用模型来模拟反射的形成,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到神经传导的方向,便于理解反射完成的过程和反射的结构基础。 

为学生提供以下材料模拟膝跳反射过程 。 

1)积木搭建的机器人下肢(机器人兴趣小组学生搭建)。膝关节可活动,下方有模拟膝盖下韧带的传感器,点击可模拟膝跳反射中的敲击过程。用大型电机(接受指令后,可控制齿轮旋转) 模拟大腿和膝关节。 

2)2 条导线。模拟通向下肢的脊神经,可与传感器、大型电机、EV3 处理器接口进行连接。 

3)EV3 处理器(在计算机教师辅导下,由兴趣小组学生预先进行编程)。模拟脊髓中的“膝跳反射”中枢,接收到传感器传来的信息后,有红灯闪烁,指挥大型电机的齿轮旋转,模拟小腿的弹跳。在端口标注好信息的传入和传出方向,方便学生正确连接。学生只有正确搭建神 经模型,才能让机器人成功完成膝跳反射。在 成功搭建模型并完成膝跳反射后,请学生分析此反射完成过程中的信息传导方向,尝试解释 完成一个反射,至少需要几个结构,明确反射弧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如某个结构出现故障,EV3 处理器是否会闪烁、小腿弹跳是否可以进行。通过模拟实验和分析,让学生理解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反射完成的基础。 

在以上模型正确连接的基础之上,加入模拟 大脑的 2 号 EV3 处理器(预先完成模拟大脑的编程),可以发出不同指令。 

1)模拟大脑抑制膝跳反射。点击 2 号 EV3 处理器的按钮,尝试触发模拟膝盖下韧带的传感器,可见模拟脊髓的 EV3 处理器灯光闪烁,但小腿并未抬起(图 1)。可让学生尝试分析信息传导 方向,并尝试说出神经调节的过程。

2)模拟不进行刺激时,大脑控制主动抬腿的过程。点击 2 号 EV3 处理器的按钮,并未触发膝盖下韧带,但小腿可以主动抬起。学生联系学习的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分析这一过程中神经 传导的方向,并分析这种调节具有的意义,同时理解高级神经中枢与低级神经中枢的关系。 

在叩击膝盖下韧带时,不但发生了膝跳反射,也感知到了小锤的敲击。理解以上模拟实验中反射弧各部分的关系,认识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后,可让学生尝试分析新的情境,说出感觉产生过程中,神经中的信息是如何传递的。并尝试在学案中标示此过程信息传导的方向。 


3.3 子项目 2:记忆的形成

依据模拟实验,以膝跳反射为例,通过分析膝跳反射的过程,理解、归纳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的概念。通过进一步探究金鱼的循声觅食反射,引导学生理解复杂反射是如何建立的。 

以合作小组为单位,组内先讨论和制订实验方案,在此过程中遵循探究实验的一般原则,通过不断讨论,最终改进、完善实验方案。1)准备阶段:将新购买的金鱼放置在鱼缸中,不定时敲击缸壁,静置 2 d,使其适应声音。2)在鱼缸内注入清洁的水,每个缸内放入 10 条金鱼。3)在鱼缸某一位置固定一个漏斗,记为定点投喂和敲击的位置。4) 用金属镊子敲击定点位置,投喂饵料,同时观察并记录金鱼的行为。5)在固定的时间和位置,重复 以上步骤,观察并记录敲击缸壁时金鱼的反应。 

学生观察记录过程中发现,金鱼最初在新的陌生环境发生惊吓反射;适应新的环境后,对敲击刺激不会做出惊吓反射;再继续经过训练,将敲击这种声音刺激和觅食关联,建立复杂反射。最终敲击鱼缸时,即使不饲喂饵料,金鱼也会循声觅食。


3.4 子项目 3:记忆的保持

3.4.1 复杂反射的强化与消退 

学生进一步分组进行探究实验,用已经建立循声觅食反射的金 鱼进一步探究,将敲击鱼缸与投放饵料的时间间隔 1 h。持续训练一周后发现,敲击鱼缸时,金鱼没有循声觅食反射。 

复杂反射建立后,如果不进行反复的强化训练,经过一段时间后,之前建立的复杂反射逐渐减弱,甚至消失。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将短暂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也是需要反复的过程。 

3.4.2 记忆的方法 

在对神经体统组成及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有认知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分析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原理形成更科学的学习习惯。 

首先,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记忆没有规律的动植物名称,通过亲身体验,学生发现很难做到。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如何通过某些辅助手段进行科学记忆?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学 生结合自身经验进行交流,分享相关的方法,如在文字的基础上,辅助图片或声音等进行记忆。 

其次,教师解释,图片形象记忆法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左右脑相互协同工作,提高了记忆能力;通过多元刺激,有助于大脑在存储信息时激活多个区域,将来在信息调取时,也会通过各区域的关联,高效检索到相应的信息。学生体会到生物学知识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认同生物学学科的价值。 

最后,邀请专业人士录制视频,讲解科学记忆方法背后的原理。通过聆听现在从事医学和认知心理学专业人士的建议,结合本部分所学内容,学生对“审视自己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己记忆的有效性”的生物学学习习惯量表进行归纳和补充,并将内容进行改进、完善,实现项目式学习效果的迭代。 


04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学习中的问题为驱动性问题,在分解子项目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自主设计探究实验、构建模型、小组讨论等环节,既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持续探究,积极讨论,提高参与度,又能提升思维和探究能力,发展核心素养。在探究过程中,通过 操作机器人理解反射弧的结构,以及反射是如何完成的,将抽象、微观、动态的生物学知识,转变成直观、易于学生理解的机器人模型。在进行一项学习时,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除此以外还有多种方法能帮助学生的学习,后续可以继续开展不同类型的学习探究。


本次推送仅节选了文章部分内容,全文阅读详见本刊2024年第7期。欢迎订购!

END

好文推荐


好课推荐


本期特邀具有资深教师培训经验的乔文军老师,做高考前备考指导。以其多年高三教学实践经验和教师培训指导经验,讲解生物学新高考备考的着力点,从理综走向等级考的变化、科学思维的主要方法和类型、开放性题目对高阶思维的考查等方面解读科学思维。

                          点击图片即可进入课程界面




本期排版:郭羽凡
本期责编:周津津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植物学会、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编辑:《生物学通报》编辑部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042/Q
国际标准刊号:ISSN 0006-3193
投稿邮箱:swxtb@163.com
联系电话:010-58804350     010-58804739



▌合作数据库

    

生物学通报
《生物学通报》为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植物学会和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国家级期刊,在全国生物学教育界享有较高声誉,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对促进全国生物学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为生物学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传播生命科学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