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遗产》休刊!猝不及防,就此再见?

文化   2024-12-05 21:41   山西  


据《扬子晚报》报道:12月4日,《中华遗产》杂志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发布了《不说再见:致读者的一封信》,向读者朋友告知《中华遗产》将于2025年1月1日起休刊,已订阅了明年《中华遗产》杂志的读者可以转订阅同价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并额外赠送一本增刊,或联系当地邮政办理退款。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今年11月初曾发文推荐“联合会员”征订活动,388元费用覆盖三联中读知识年卡(零售价388元)和《中华遗产》2025全年共12期纸刊杂志(零售价360元)。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中华遗产》将于明年休刊,暂不清楚优惠活动的后续情况。


《中华遗产》是中国第一份全面关注自然、文化和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权威杂志,创刊于2004年,近些年来因人们对于传统文化、文物的关注,《中华遗产》杂志也受到读者们的喜爱,突然宣布休刊让不少忠实读者感到意外。今年11下旬坊间曾有传言《中华遗产》杂志发生变动,可能要停止发行。


在编辑团队致读者的信中透露出团队接到休刊通知措不及防,“休刊通知发来的那一天,编辑部还在开2025年的选题会,2025年1期的专题策划已经完成;《国宝陕西》(下)的封面已选定。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在评论区有读者表示了不舍“才给我爷爷买了12月刊,老人家很喜欢本来想25全订的,希望还有机会看到这样有内容、温度的刊物重刊。”《中华遗产》回复:“我们很快就回来,打个盹的功夫,等我啊。”


《中华遗产》的休刊更有可能是因为内部调整原因预备改名换姓重头来过,编辑部透露杂志会尽快回归,目前团队成员一个都没少,“华子还在,升级版期待大家的关注。”


公开资料显示,2004年12月,《中华遗产》由中华书局主办,宗旨为透析文明遗存,彰显人文关怀。2008年1月,中华书局将《中华遗产》交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编辑、制作、发行,因当时社会上存在“文化遗产就是行将就木,没有生命力的东西”这样的论调,《中华遗产》杂志为了让世人看到中华遗产的宝贵性,重新制定杂志宗旨为:“叩击历史星空 梳理华夏文明”。后续杂志开启了“最中国文化系列”“何以是中国”等系列内容,全年12期的杂志涵盖文物、建筑、地理、服饰、工艺、考古、节日等多方面的内容,杂志以其深入浅出的内容,丰富多样的视角,成为了传播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平台,如《中华遗产》2021年11期和12期的《国宝山西》就被称作“山西古建之旅”行前必读书目。



编辑团队说


不说再见


《中华遗产》的最后一期杂志《国宝陕西》(下)上市了。我们和这本杂志的17年缘分也结束了。


休刊通知发来那一天前,编辑部还在开2025年的选题会;2025年1期的专题策划已经完成;《国宝陕西》(下)的封面已选定——那是一个面若桃花、笑脸盈盈的唐俑。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书柜里,摆放着排列整齐的全套《中华遗产》,还有11本精心制作的增刊:《中国美色》《中国图案》《中国衣冠》《汉字中国》《国宝山西》……这就是编辑团队经年累月耕作、收获的春花秋实了。


人世沉浮,似水流年。回望来时路,一片冰心在玉壶。


《中华遗产》杂志创刊于2004年。不过,以黄色为框的封面,仅使用了4年。2008年1月,中华书局将《中华遗产》交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编辑、制作、发行,封面也由黄框改为绿框。由“黄”转“绿”,其实暗含深意,希冀《中华遗产》新芽萌发,绿意盎然。


然而,“遗产”一词,当时颇不讨喜,甚而很是令一些人忌讳。在世人的眼里,“遗产”被冠以行将就木、亟待保护、抓紧抢救的帽子。


“行将死亡、消失的东西,不好看吧?”“文化遗产若需要保护才能活的话,说明它们已经没有生命力了。”——社会上充斥着这样的声音。


明珠蒙尘。如何摘下世人的有色眼镜?首先是为“遗产”重新定义。中华遗产是数千年华夏文明长河里的一枚枚珍宝,每一枚都凝聚着中国前进的奥秘。它们不是行将就木,而是不可或缺的基石。《中华遗产》制定了新的宗旨:“叩击历史星空 梳理华夏文明”。


路途漫漫何其修远。每一期杂志,都仿佛一颗投入水中的石子,泛起些微的涟漪:颐和园的西堤何以桃柳间杂?天坛的圜丘源自何处?藻井为何是最美的天顶?天青色是怎样的一种审美?当明珠擦去尘埃,人们便为它的光芒聚拢而来。当《中华遗产》掀起的涟漪越来越大,国风潮也风生水起。我们欣喜地看到全社会渐生的博物馆热、汉服热、石窟热、文创热……中华遗产成了名副其实的“我的宝”。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存世价值,媒体亦然。《中华遗产》追求的是,让读者因喜爱中华遗产而热爱中国、热爱中国文化,为自己所拥有的历史文化而倍感骄傲。于是,我们开创了“最中国文化系列”内容,在汉字、颜色、图案、衣冠、建筑、丝绸、二十四节气等领域,讲述“何以是中国”;我们梳理华夏文明,用良渚古国、陶寺遗址、殷墟博物馆、考古发现讲述“何以是中国”;我们盘点国家文保,以国宝四川、国宝山西、国宝河南、国宝陕西讲述“何以是中国”。珠玑琳琅,锦绣未央。



一个曾经被人嫌弃的“遗产”,已然回归本位,成为中国文化的美学符号。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华遗产》为塑造中华文明的文化自信,贡献出了一份坚实的力量。我们用17年的时间,践行了自己的宗旨。哪怕期间传统纸媒陷入艰难前行的局面,筚路蓝缕,我们都不曾想过要放弃。为此,也由衷地感谢中华书局和华夏遗产基金会的支持、信任与包容,更感谢读者们的厚爱。


有人说,《中华遗产》是我们亲手养大的孩子,确实如此,但我们又何尝不是在中华遗产的反哺、滋养中成长?二者血肉相连,彼此成就。只是,如今,“因内部调整”,突然一切就都结束了,突然就不得不说再见了。高山流水,戛然崩断。


“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千余年前,南唐后主李煜月下徘徊,写下这千古一句。一片芳心,怎能没个安排处?《中华遗产》杂志虽然被迫画上了不圆满的句号,但承载文明长河的遗产瑰宝,万古不绝。


它们在,我们团队就还在,让中华文明与文化之光照耀、温暖人心的使命和信仰还在。我们会继续开辟阵地,以新的名称和更多样的形式与面貌,与大家见面。


来吧,告别的酒杯举起来,一杯敬过往,一杯敬未来。且看秋风吹落叶,静待来年春月花。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中华遗产》编辑团队

2024年12月


最后一期纸质《中华遗产》

图|大遗产

文|综合自扬子晚报 大遗产公众号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

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南丽江

审核|吕国俊


 点击往期原创 



霸国晋阳古城.中国庞贝祆神楼

云冈石窟佛眼回归平陆商代方鼎往事 

徐显秀蓝宝金戒 . 赫拉克勒斯大康通宝. 皇后悲剧

羊舌上的晋国发现倗国 芮国虎妈韩国劲弩之哀

63号墓秘密三孔布和刺客高渐离虞国:昏君黄昏

 山西古代壁画眩晕的山西古琉璃《金瓶梅》与山西 

 山西珐华南涅水石刻.民间原力

 蝴蝶结与太山唐代金棺 | 清凉寺玉器:暴力时代

海昏侯的黄昏土司王朝:太原青年雄心

刖人守囿:燕子奴隶寂静鸣条岗驯龙者宿命

箭响马到陆浑戎唐晋凤凰陨落:宗师顾炎武

山西浑源彝器往事五台山金淳化元宝与大宋秘密

错金鸟篆铜戈妖姬传奇嵌玉琉璃带钩.魏文侯之叹

粟特人.葡萄酒锦囊 . 波斯银币 大月氏人 . 造玻璃术

少林 . 资寿罗汉契丹秘藏 . 应县木塔巨碑沉陷 . 武则天


山西青铜名剑之一:干将今安在,少虡何煌煌

山西青铜名剑之二:晋吴铸铜兵,火焰生冷霜

山西青铜名剑之三:季子挂剑处,王侯尽北望


最后的戎狄:崛起清水河的战国第八雄成失落王国

后的戎狄:太行铁血孤狼中山国的征服与被征服

最后的戎狄:一脚踏出的大墓宝库和中山国的灭亡


请按下面指纹关注

文博山西
挖掘历史,探索未知,关注山西地域文化及国内外考古与文物新发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