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盘豆(H16:5)
新发现
12月16日,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
静乐县丰润遗址考古发掘资料。
该遗址以东周遗存为主,
为研究山西北部东周时期的文化性质、
生业类型及其背后的人群族属问题,
提供了重要资料。
▲丰润遗址位置示意图
丰润遗址,位于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丰润镇丰润村东北500米的台地上。这里地形崎岖、沟壑纵横,遗址保存状况较差。遗址分布面积30万平方米,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时期和东周时期的遗址。
2009年4月,为配合太佳高速公路的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忻州市文物管理处(现忻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静乐县文物保护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
本次发掘区域在遗址的北部,发现的文化层堆积薄,遗迹数量和种类均较少,应是遗址的边缘区域。
▲探方平面图
此次发掘面积共计640平方米,共发现灰坑21座、房址1座、灶1座、灰沟1条。根据出土遗物判断,均为东周时期遗存。从已发掘的部分来看,遗迹平面形状多样。其中,灰坑平面以圆形、椭圆形和不规则形为主,坑壁多呈斜直壁。
▲H16平、剖面图
编号为F1的房址仅残存部分墙壁、房间地面遗迹,从残存部分看,平面形状呈长方形。室内墙壁、地面均有烧烤痕迹。房间中部有一条小沟,可能为排水沟。
▲F1平、剖面图
这一时期的遗物主要发现于各遗迹单位内,地层中出土较少,均为陶器,基本不见骨器和石器等。陶器以灰陶为主,并发现少量褐陶。质地可分为泥质和夹砂两种。陶器器类丰富,有鬲、盆、罐、豆、豆盖、壶、甑、盂、碗和瓮等。纹饰以绳纹为主,偶有少量附加堆纹、暗波折纹、弦纹和素面等。陶器制作工艺可分为手制、轮制两种。
该遗址发现遗迹数量较少,相互之间打破关系较为简单,遗迹内出土陶器标本以口沿残片或器底为主,分期特征不明显。但从出土的鬲、豆、盆、盂等器物整体特征来看,其与岚县胡琴舍遗址、古交屯村东周遗址晚期和侯马牛村古城南东周遗址早期出土的同类器相同或相似。因此,该遗址年代当属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
据该考古项目的领队张崇宁介绍,静乐县所在的汾河上游吕梁山地区,自古就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交错地带。春秋时期此地属于北方戎狄管辖,在遗址北部约13公里的静乐县鹅城镇赵王城村附近,现存有一座战国至汉代延续使用的城址,相传此城为赵武灵王所建。这表明,最迟在战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遗址所在地已归赵国统管。
近年来,北方农牧交错地带春秋战国时期遗存研究渐成热点,静乐丰润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山西北部东周时期的文化性质、生业类型及其背后的人群族属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
部分出土器物
▲浅盘豆(H4:2)
▲豆盖(H4:3)
▲豆盖(H4:4)
▲鬲足(H4:5)
▲甑(H4:6)
▲甑底(H4:6)
▲浅盘豆(H11:1)
▲盆(H12:1)
▲盆(H14:2)
▲鬲(H16:3)
▲鬲足(H16:2)
▲H20出土陶盆(H20:1)
▲盆(T8G1:1)
▲罐(T18G1:2)
▲鬲足(T7G1:1)
▲鬲足(T6G1:2)
图|考古汇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
文/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南丽江
审核|吕国俊
点击往期原创
▼
海昏侯的黄昏|土司王朝:太原青年雄心
粟特人.葡萄酒|锦囊 . 波斯银币 |大月氏人 . 造玻璃术
少林 . 资寿罗汉|契丹秘藏 . 应县木塔|巨碑沉陷 . 武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