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是明代的边防重镇,
也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节点城市
图源:山西晚报
瓷器、青铜、玉器,
壁画、造像、古建……
每一件文物上,
都凝聚着那个时代独特的记忆和历史。
记忆镜像人间,
历史洞彻古今。
大同市博物馆,
国家一级博物馆,
下辖9座分馆。
在这一山西规模最大的博物馆群里,
17余万件文物见证了无数风云变幻,
记载着多少历史人物的前尘往事。
点击进入
本期
继续推出大同市博物馆系列专题:
文物短史记 那时风云,那些人
▲山西晚报2024年12月18日报道版面
象珥琱弓矢百卢,
千官立杖听传呼。
忽看宣府翁兵部,
百万人中一丈夫。
——(明)王慎中
▲翁万达画像
翁万达(1498-1552年),字仁夫,号东涯,明潮州府揭阳县鮀江里举登村人,是明代中期一位备受推崇的清官廉吏,也是一代军事家和政治家。他以刚正不阿、忠诚尽责闻名,在多地担任地方官和宣大总督,以卓越的治政能力和清廉的品格为百姓所敬仰。
《明史》对翁万达评价很高:“嘉靖中,边臣行事适机宜,建言中肯窾者,万达称首”。万历朝首辅张居正更是评价其为世宗朝边臣“首屈一指”者。翁万达尤其在北疆的治理中展现了卓越的才干,是明代由书生而典兵,用文臣以行边的一个代表性人物,为大同及宣府地区的稳定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潮州乡贤的宦海生涯
不同于历代多数名流,翁万达出身清寒的知识分子家庭,以耕读传家。
据《翁氏族谱》考,明洪武初年,始祖翁雄为避战乱辗转至潮州,传五代至翁万达祖父翁可。翁可为人急公好义,人称“义叟”;父翁玉,号梅斋。《梅斋翁公神道碑铭》述及其家世艰辛:“义叟尤嗜书好古……鲜兄弟,卒以寡助,厄于仇家。”“公(翁玉)生而闳朗,有志问学,为父辩冤,诣吏十又八年,已乃家计窘甚,又连值大丧,不克卒业。”
翁家以诗礼传家,却遭厄于仇家的争斗,翁可被判罪戍边,翁玉替父辩冤18年,家陷贫乏之地。翁玉寄意于子万达,严加教诲,安排其上龙泉岩苦读。龙泉岩位于粤东桑浦山麓,有明嘉靖年间兵部尚书翁公万达少年时读书的书院,古迹仍存。
▲位于广东汕头市北郊桑浦山龙泉岩上的翁公书院
翁万达在嘉靖四年(1525年)中乡试,翌年28岁登进士第,历任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等,任户部属官期间查勘悬案、秉公执法、沮抑豪强,素“以廉法著称”。
嘉靖十三年(1534年),翁万达出任广西梧州知府,治梧四年,政绩显著。十七年(1538年),翁万达由兵部尚书毛伯温举荐为广西征南副使开始襄理军务,在平定安南莫登庸之役中采取分化瓦解、剿抚兼施的策略,使得莫登庸势孤乞降。
平南之役中翁万达成绩斐然、立下奇功,为嘉靖皇帝熟知。二十一年(1542年)升任四川按察使,次年任陕西布政使。二十三年(1544年)二月,擢升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十二月,翁万达出任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大、山西、保定军务,兼理钱粮之职,成为军政重臣。
翁万达深谙边务,督边六载,整饬边备,调度指挥,战绩显著。二十八年(1549年)二月,翁万达在曹家庄一役中击败俺答汗,因功卓著,升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被召回京主持兵部。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十月,其父翁玉卒,遂返家奔丧。按明制,大臣遇丧,可服满三年之丧,称“终制”。次年秋,俺答部再次侵入大同塞,直至京师东直门外,京畿震动。世宗连下金牌,急召守丧的翁万达抵返边关,掌督抚重任,又下诏复兵部尚书。
翁万达扶病就道,日夜兼程抵达京师,尚未就任,受谗陷被降职派往边关,经略紫荆诸关。越年,其背疽发作,上疏要求终制,世宗皇帝认为其塞责避事,遂罢其官。
三十一年(1552年),翁万达约友抵闽游武夷山,途经三河镇,被山川名胜吸引,择此为墓地。在福建上杭县途中背疽疾作,卒于舟中。时明世宗又感边防重任非万达莫属,第三次诏复为兵部尚书,但为时已晚,明史中说“未闻命卒”。
▲位于广东梅州大埔县三河镇汇城村凤翔山麓的翁万达墓
翁万达墓位于广东梅州大埔县三河镇汇城村凤翔山麓,1979年被大埔县政府列为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墓地规模宏大,由石牌坊、墓道、石望柱、石像生和墓组成。墓坐西向东,墓碑有“明赐进士出身资政大夫兵部尚书赐太子少保谥襄敏崇祀名宦乡贤东崖翁公墓”,墓前对称竖立石像生,下部台基上嵌明薛应旗代徐阶撰《翁尚书墓志铭》。
墓地原有严嵩撰的神道碑,神道碑铭载于严嵩《钤山堂集》卷38(清刊本),万历中神道碑为王锡爵另撰的《翁襄敏公神道碑》所取代,后者亦不存,可能在1957年开山造田时佚失毁坏。
谋国靖邦 威震边疆
翁万达总督宣、大、山西军务,受命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末,并于二十四年(1545年)初抵任。此时的北疆边防形势严峻,蒙古鞑靼部俺答汗的入侵威胁频繁,负责协调、指挥整个宣、大、山西防务的总督职责重大。
翁万达到任后,全面整顿军备,与大同巡抚詹荣、总兵周尚文一起修缮边防工事,恢复了北疆的防御秩序,以卓越的治理才能有效遏制了蒙古势力入侵的威胁。
翁万达实施加强防务的一系列军政措施:为便于就近联络和指挥,将宣大总督的驻地由朔州移到防区前线的阳和(今大同阳高县城);根据宣大全线的军事地理,提出“并力守边”,集中兵力防卫“外边”,节省了兵力和军费;每到秋高马肥之际,俺答等部就会南下进犯,翁万达防秋布置得当、号令森严,抵任当年即在阳和以北的铁裹门经鏖战击退俺答部;全面整修边墙(防御工事,即明长城),并亲自设计、监督执行,绘制边墙长图进呈,新边墙的竣工改善了防御态势;创制武器,研制出三出连珠炮、先锋炮、铁棒雷飞炮、火兽布地雷炮四种便于操作的新式火器,极大改善了军队装备。
▲新平堡西马市口遗址
图源:山西晚报
翁万达根据明军与蒙古骑兵的不同特点,认为“御戎之道,莫先于守,而以守为战,则修边其急务也”,先后两次修筑边城二段共千余里。其亲自规划、主持修筑的边墙“墙堞近远,壕堑深广,曲尽其宜,寇乃不敢轻犯”。
据明王士琦辑《三云筹俎考》,翁万达仅在大同镇就创修了新平、堡平、镇口、守口、镇门、平远、拒门、助马、保安等土堡。大同东路的筑边工程进展至水磨口(李二口西10千米)因边墙的走向产生分歧,翁万达奏请改线“自水磨口改从东北踰山崖……至于宣府西阳河界之镇口台”,既减少了工程量,又加强了宣府西面的防务。阴差阳错,如今,边墙改线后的李二口“错”长城已成为大同长城奇景之一。
▲李二口长城
人民网记者 王帆 摄
翁万达为修边付出了巨大心血,正如他所言:“每一构思,鬓发为白。”同时,他还重视边墙的保护维修,并提出将地界及维修事宜分段刻石,明确各部职守。在内蒙古清水河县老牛湾的两方明代长城界碑为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山西西路右参将郭瀛所立,记录了其分守的内外长城防御设施情况,不仅印证了翁万达总督宣、大、山西边务的史实,也揭示了明中期边患日剧、修墙备边的时代背景。
翁万达知人善任,惜才恤卒,并以统帅身分,亲率士卒参加战斗,得将士誓死以报,威震边关。他督边宣大期间,加强边境与社会治安的缉查。大同和川王府奉国将军朱充灼一伙,通敌谋反,约为内应,企图攻占大同,割据地方自立为帝,翁万达的边防军捕获朱充灼派出联络的奸细,参与谋反的宗室成员和其他罪犯被处死或法办,制止了一起严重的内部叛乱事件。
叛乱的根源是明朝的宗禄问题,“宗藩日盛,禄粮不给”,之后翁万达上奏外徙了代宗一系的和川昌化等十个支裔,缓和了王室与地方的矛盾。
▲守口堡
图源:大同日报
能诗善文遗佳著
翁万达博学敏思,才气纵横,不仅是一位叱咤风云的统帅人物,更是一位“通古今,操笔顷刻万言”的文章高手。
《稽愆集》是翁万达生前编定的书信集,并附有80余首诗作。其诗直抒胸臆,不事雕饰,却境界宽阔雄浑,内容丰实,情真意切。内容有行边拒虏、思乡怀古、写景抒情等几类,其中尤以行边拒虏的边塞诗为多。边塞诗如《枳儿岭》《季夏驻云中》《朔州道》等,描绘了边塞风物及将士勠力守边精神。《东涯集》是其好友邹守愚将他所写各类文章编定而成的文集,凡17卷,奏疏最多。
这些经世之文反映了其治边思想和才能,例如在《北虏屡次求贡疏》中恳切要求恢复通贡互市以稳定边防形势,可惜主张不被采纳反受切责。
▲位于大同市新荣区西北部的助马堡马市遗址
翁万达守丧期间,俺答部大举南犯,终酿成“庚戌之变”和大同马市的被迫开设。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翁万达在旅途归乡时逝世于一叶扁舟中,终年55岁,结束了正直无私、为国竭忠的一生。隆庆四年(1570年)王崇古任宣大总督,在明穆宗和内阁大臣张居正的支持下,抓住俺答孙把汉那吉因家事争执而降明的机会,促成隆庆和议,达成了封贡及互市,明蒙之间出现了相对和平稳定的局面。
翁万达的未酬之志,竟在十八年后由另一任宣大总督王崇古完成了,历史有时真让人感喟不已。
▲得胜堡是明代大同以北重要的边关重镇,
“隆庆议和”便发生在这里,
也是明代建筑规模最大、互市级别最高、
交易数额最大的“马市”。
图源:山西晚报
▲大同市博物馆外景
云中观奇 大同市博物馆
顾问|段晓莉
文|骆东峰
图|除署名外均由大同市博物馆提供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
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南丽江
审核|吕国俊
点击往期原创
▼
海昏侯的黄昏|土司王朝:太原青年雄心
粟特人.葡萄酒|锦囊 . 波斯银币 |大月氏人 . 造玻璃术
少林 . 资寿罗汉|契丹秘藏 . 应县木塔|巨碑沉陷 . 武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