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巴从西南入晋!真的是,巴适!

文化   2024-11-28 22:51   山西  


西南,

有巴国。



先秦时期,

在今天川渝陕鄂一带,

一支名叫“巴”的族群活跃在崇山峻岭中。



11月29日,

巴从西南来——巴人的历史与文化特展

将在山西青铜博物馆拉开帷幕。



本次展览,

由山西博物院、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四川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

宜昌博物馆等文博单位联合举办。



展览分为三个单元:

巴人·巴国

巴人·巴俗

巴人·余韵

展出青铜器、陶器、石器、玉器、服饰等

各类文物近160件。



该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3月16日。


展览展开看


前 言


巴人诞生于江河之滨,活动于崇山峻岭,筚路蓝缕、繁衍生息,肇建了辉煌一时的巴国,创造了独具魅力的巴文化,影响遍及今川、渝、陕、鄂、湘、黔等地。他与蜀文化一道构筑起长江上游文明的基石,成为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巴人得山水灵性,籍鱼盐之利,能歌善舞,骁勇善战,崇尚力量和勇气,将宗教信仰融入艺术创作中,传递着对天地神灵的敬畏,对山川河流的依恋。历经千年发展,巴文化逐渐融入中华大家庭。


01

巴人·巴国


4000多年前,一个以刚勇尚武著称的族群出现于中国西南大地,称为“巴人”“巴族”。他们在山重水阻间开疆拓土,留下了英雄的传奇。


这支古老的族群,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因参与翦商有功,于周初在汉水流域分邦建国,后历经迁徙,占据四川盆地东部开始壮大,战国时达到鼎盛。战国七雄相继称王后,“巴亦称王”,与楚、秦、蜀等国交流密切。公元前316年,秦灭巴国,置巴郡,郡治江州(今重庆市)。古老的巴族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02

巴人·巴俗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千百年来,山川万物滋养了勤劳的巴人。中坝、李家坝、小田溪、罗家坝、城坝等一系列考古发现,揭示出春秋战国时期,遍布于今川、渝、鄂、陕等广阔区域的巴人,在山水之间歌舞祭祀、纺织酿酒、渔猎耕种、弄盐采丹的生活图景。


先秦时期,深受周、楚文化影响的巴人还创造出独特的礼仪文化。春秋以降,在秦、楚、蜀等列强环伺下,为了生存奋勇抗争,更造就了“天性劲勇”“质直好义”的民族品性。



03

巴人·余韵


江河奔涌,时光流转。古老的巴国早已消逝在历史的长河。经历岁月洗礼,巴人的后裔今何在?还能否找到蛛丝马迹?学者们纷纷将目光聚焦到生活在湘、鄂、渝、黔交界处武陵山区和大巴山区的土家族。他们同样拥有骁勇善战、能歌善舞的基因,随处流露出巴文化的影子,或许成为解开巴人去向之谜的钥匙。



为什么叫“巴”?


01
巴,你让我感到陌生!


学界对“巴”字的古义持有不同解释,纷繁复杂,充满了揣测与争议。


一种流传较早的解释认为,“巴”是模仿水流的形状而来,源于古代巴国境内有阆水、白水两条弯曲如“巴”字的河流。


另一种被广泛讨论的解释是“植物说”,认为“巴”可能源自一种名为苴(jū,古读bā,芭茅)的植物,该植物在四川盆地一带盛产,尤其是重庆地区,故推测“巴”可能由此植物名称引申而来。


还有一种奇特的观点认为,“巴”是对一种地形的称呼,即坝,巴族可能是古代居住在平坝的民族而得名。


此外,还有学者根据考古和语言学资料,提出“巴”可能是我国南方壮泰语系民族中“鱼”字的读音,与蜀王鱼凫有关联。


这些解释各有千秋,但似乎都缺乏坚实的根基,让人对“巴”的具体含义感到陌生和困惑。


02
巴,就是蛇,大蟒蛇!


来看看古人的解释。《说文》中提到,“巴,虫也,或曰食象它,象形。”这里的“虫”可能指的就是蛇类。“食象它”的“它”字在甲骨文中,表现为弯弯曲曲的蛇形。而现在的“蛇”字,就是在“它”旁加虫,用以专门表示蛇这种动物,而“它”则衍生出另外的意义了。


甲骨文“巴”


甲骨文“它”


近代学者章炳麟认为“巴”是蟒蛇的意思,“莽”与“巴”古代读音相同。莽蛇是大而长的蛇,所以“巴蛇”在古代常常连用,有时也被称为“修蛇”,修即长。这一说法得到大多数学者支持,巴不仅是蛇,是很大的蛇,是蛇中之王!


说个有趣的题外话。先秦时人们见面的问候语“无它乎”,大意就是“朋友,最近家里没蛇吧,没被蛇咬吧”,可以说是古代版的“别来无恙”了。


03

早期巴人或以蛇为图腾


古代世界各民族,普遍存在过以某种动植物作为图腾崇拜的现象。往往该族便被外族人以某物名相称呼。那么,巴是不是一个以大蛇为崇拜物的部族?


早在4000多年前,巴人就生活在丛林密布、大蛇环伺的深山之中。《山海经》中有蛇山、蛇巫之山的记载,以盛产蛇而著名。学者认为,今大巴山就是大蛇山的意思,蛇巫之山就是今天大巫山地区,这些都是古代巴人的活动范围。


有句俗语“人心不足蛇吞象”,最早出自《山海经》,与早期崇拜蛇的巴人有关。《山海经》中有“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的传说。去掉这个故事荒诞的外表,学者推测,“巴蛇吞象”很可能是以蛇为图腾的巴人在发展过程中,吞并了以象为图腾的另一个部族。


这种推测在甲骨文和出土青铜器上能找到蛛丝马迹。部族间你死我活的对决演变为两种图腾动物间的厮杀,或许就是今天各种巴族神话的来历。


04

廪君之后,巴人崇虎


在“巴从西南来——巴人的历史与文化特展”中,我们将看到巴人器物上出现最多的纹样是虎。难道,巴人改变了自己的信仰?


这里就要提到巴人的传奇英雄——廪君。《后汉书》中记载,大约在商代早中期之际,巴人首领廪君带领各部族,从“五姓争神”到“共奉君长”,最后“君乎夷城”,统一了巴人各支系。


《后汉书》中关于巴人先祖廪君的传说


补充一句,巴人是一个多支系的民族,除了蛇,还有虎、鱼凫、鳖灵等都曾被不同巴人部族视为崇拜物。在英雄领袖廪君“死化白虎”之后,白虎图腾便一统原本各式各样的巴人图腾文化,成为新的凝聚人心、庇佑巴人的保护神。


战国时期,巴人崇虎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已出土的巴人文物上,虎的形象无所不在。千百年来,巴人曾经崇拜过大蛇,也崇拜过鱼、鳖等,但是,白虎成为他们的终极信仰。


青铜虎钮錞于 战国

虎钮錞于 战国


卷云纹带盖鍪 战国


箭镞 战国


花边口沿陶圜底罐 战国


柿蒂纹铜钲 战国


蟠螭纹提梁带盖铜壶 战国


兽面纹错银铜壶 战国


釜甑 战国


蒜头壶 汉


土家族阳戏面具 现代

参考书目

1.《巴人寻根——巴人·巴国·巴文化》,白九江著,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
2.《巴文化综览》,赵应吉著,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3.《族群空间与地域环境——中国古代巴人的历史地理与生态人类学考察》,朱圣钟著,科学出版社

山西青铜博物馆外景


山西博物院夜景



BY|山西博物院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

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南丽江

审核|吕国俊


 点击往期原创 



霸国晋阳古城.中国庞贝祆神楼

云冈石窟佛眼回归平陆商代方鼎往事 

徐显秀蓝宝金戒 . 赫拉克勒斯大康通宝. 皇后悲剧

羊舌上的晋国发现倗国 芮国虎妈韩国劲弩之哀

63号墓秘密三孔布和刺客高渐离虞国:昏君黄昏

 山西古代壁画眩晕的山西古琉璃《金瓶梅》与山西 

 山西珐华南涅水石刻.民间原力

 蝴蝶结与太山唐代金棺 | 清凉寺玉器:暴力时代

海昏侯的黄昏土司王朝:太原青年雄心

刖人守囿:燕子奴隶寂静鸣条岗驯龙者宿命

箭响马到陆浑戎唐晋凤凰陨落:宗师顾炎武

山西浑源彝器往事五台山金淳化元宝与大宋秘密

错金鸟篆铜戈妖姬传奇嵌玉琉璃带钩.魏文侯之叹

粟特人.葡萄酒锦囊 . 波斯银币 大月氏人 . 造玻璃术

少林 . 资寿罗汉契丹秘藏 . 应县木塔巨碑沉陷 . 武则天


山西青铜名剑之一:干将今安在,少虡何煌煌

山西青铜名剑之二:晋吴铸铜兵,火焰生冷霜

山西青铜名剑之三:季子挂剑处,王侯尽北望


最后的戎狄:崛起清水河的战国第八雄成失落王国

后的戎狄:太行铁血孤狼中山国的征服与被征服

最后的戎狄:一脚踏出的大墓宝库和中山国的灭亡


请按下面指纹关注

文博山西
挖掘历史,探索未知,关注山西地域文化及国内外考古与文物新发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