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金融团队
分析师:王剑 S0980518070002
分析师:陈俊良 S0980519010001
分析师:田维韦 S0980520030002
联系人:刘睿玲
报告发布日期:2024.12.31
01
事项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4)》,其中披露了2023年度央行金融机构评级。从评级结果来看,目前我国银行机构整体经营稳健,风险总体可控,且与2020年之前相比,近几年高风险机构数量占比明显降低。我们还结合金融监管总局数据以及近几年中小银行风险化解方面的措施,指出中小银行资产质量稳中向好,风险持续化解。因此我们认为,目前我国中小银行风险可控,无需过度担忧。
02
评论
1、2023年度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结果:整体稳健,风险可控
央行于2017年12月正式启动金融机构评级工作,重点关注金融机构资本管理、资产质量、流动性、关联性、跨境业务和稳健性等宏观审慎管理要求。评级结果按风险由低到高划分为11级,分别为1-10级和D级,D级表示机构已倒闭、被接管或撤销。其中,评级结果1-5级为“绿区”、6-7级为“黄区”、8-D级为“红区”,红区表示机构处于风险较高状态。
从评级结果来看,我国银行机构整体经营稳健,风险总体可控。2023年共有3936家银行参与评级,资产总额396.12万亿元。(1)评级结果处于“绿区”的银行1979家,数量占比50.28%,资产规模371.88万亿元,资产占比93.88%;(2)评级结果处于“黄区”的银行1600家,数量占比40.65%,资产规模17.19万亿元,资产占比4.34%;(3)评级结果处于“红区”的银行357家,数量占比9.07%,资产规模7.05万亿元,资产占比1.78%。被央行列为高风险银行的机构数量较多,但这些银行的平均规模很小,平均资产总额仅有197亿元。
从评级结果分布来看,高风险机构均为城商行以及农村金融机构(包括农商行、农合行、农信社、村镇银行)。除高风险银行外,央行自2020年末以来建立了银行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定期对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结果1-7级的银行开展预警工作,迄今为止已经进行了12次预警,累计识别预警银行481家次,这些预警银行也同样以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为主。
2、历史评级结果走势:近几年高风险机构数量占比明显降低
从历年评级结果看,尽管2022年以来高风险机构数量占比略有反弹,但反弹幅度并不大,而且高风险机构数量占比较2020年之前明显降低。此外,从规模来看,高风险机构资产占比一直都明显低于数量占比,高风险机构普遍为小银行。
3、金融监管总局数据:城农商行资产质量数据稳中向好
除央行金融机构评级外,金融监管总局也定期披露银行资产质量数据,我们从中可以观察城农商行的资产质量情况。从金融监管总局披露的数据来看,近年来城商行不良率、拨备覆盖率保持平稳,农商行不良率、拨备覆盖率有所改善,中小银行整体资产质量情况稳中向好。
4、中小银行风险持续化解
近年来,相关部门在中小银行风险化解方面采取多项措施,中小银行风险持续化解。
一是通过合并重组方式化解中小银行风险。银行之间的合并重组并非简单的几家银行资产相加,而是在重组过程中进行存量不良处置和股权结构变化,有助于甩掉历史包袱、改善公司治理,从而降低银行未来的潜在风险。近几年比较大的合并案例包括山西银行、四川银行、辽沈银行、中原银行,以及辽宁农商行、海南农商行的合并重组等。从金融监管总局披露的金融机构数量来看,近几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数量持续减少。
二是通过中小银行专项债为中小银行补充资本。中小银行专项债的正式名称是“支持中小银行发展专项债券”,目前总额度为5500亿元。第一只中小银行专项债于2020年12月份发行,截至目前中小银行专项债共发行52只,发行总额4820亿元。中小银行专项债一般采取转股协议存款或间接入股两种方式补充银行资本,其中转股协议存款用于补充其他一级资本,间接入股则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此外,中小银行专项债发行也为中小银行兼并重组提供了资金支持。
三是加强公司治理监管,防患于未然。公司治理问题是很多中小银行风险的根源,监管部门近几年不断加强中小银行公司治理监管,釜底抽薪、防患于未然。一是2020年至2022年,原银保监会聚焦大股东操纵、内部人控制等突出乱象,开展了银行业保险业健全公司治理三年行动。二是近年来监管部门出台了多项文件,规范银行公司治理问题,包括2018年《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2019年《商业银行股权托管办法》、2021年《银行保险机构大股东行为监管办法(试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还于近日发布了《银行业金融机构董事(理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进一步加强公司治理监管。
5、投资建议
略。
6、风险提示
若宏观经济大幅下行,可能从多方面影响银行业,比如经济下行时期货币政策宽松对净息差的负面影响、企业偿债能力超预期下降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等。
法律声明
本公众号(名称:王剑的角度)为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金融行业小组设立并独立运营的公众号。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面向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专业投资者。国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公众号内容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国信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不是国信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国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而对其中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误解和歧义。提请订阅者参阅国信证券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
国信证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公众号中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来源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依据国信证券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国信证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公众号中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
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询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根据本公众号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国信证券或相关作者无关。
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为国信证券所有。未经国信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发布或引用本公众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亦不得从未经国信证券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公众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国信证券将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