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金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引擎——从《决定》中理解金融机构下一阶段核心使命

科技   2024-07-23 19:27   安徽  


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金融团队

分析师:孔 祥    S0980523060004

分析师:王 剑    S0980518070002

分析师:陈俊良    S0980519010001

分析师:田维韦    S0980520030002

分析师:王德坤    S0980524070008

联系人:王京灵

联系人:刘睿玲



报告发布日期:2024.07.22


01

事项


7 月 21 日新华网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国信金融观点:《决定》中金融改革意在发挥金融功能属性,核心是“找准金融定位+健全资本市场+完善金融监管”,银行、证券、保险、基金在此过程中找准自身定位。

02

评论


1、《决定》中金融改革意在发挥金融功能属性,核心是找准金融定位+健全资本市场+完善金融监管


7月21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文,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重点部署未来五年的重大改革举措。《决定》全文分为三大板块,由15部分60条300多项改革组成,本文将重点解读《决定》在经济金融改革方面释放的重要信号。

 

在本次决定稿的内容摆布上,特别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第一个主要任务,完善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意味着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核心问题。具体举措包括但不限于着眼提升国企核心竞争力,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着眼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出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加强产权执法司法保护等。第二个主要任务,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意味着要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围绕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提出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

 

纵观全文,我们认为本次《决定》的改革重心主要聚焦在三大领域,分别围绕着财税、科技和金融正好对应去年新设立的几个高规格委员会。其中,财税体制改革,重点是理顺央地关系;科技机制体制改革,重点是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金融体制改革,重点是发挥金融的功能属性

 

相对财税改革和科技改革的篇幅和用意相比,金融体制改革在通篇文本里不呈现为核心部分,更多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打好配合,促进社会资金进一步与新兴产业、新质生产力的需求精准匹配。我们认为,可以粗略提炼出以下三个核心:(1)完善金融机构定位和治理,健全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2)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从投资端和融资端入手,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制约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有助于完善资本市场功能,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3)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纳入监管,强化监管责任和问责制度,加强中央和地方监管协同。

其中,决定就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进行一系列部署,作出制定金融法、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等安排。具体内容而言,可以总结为找准金融定位、健全资本市场和完善金融监管三个方面。


(1)找准金融定位: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


决定提出,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完善金融机构定位和治理,健全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发展多元股权融资,加快多层次债券市场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优化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


(2)健全资本市场:破解制约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深层次矛盾


决定围绕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提出系列举措,包括“支持长期资金入市”“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强化上市公司监管和退市制度”“建立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长效机制”“完善上市公司分红激励约束机制”等。从投资端和融资端入手,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制约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有助于完善资本市场功能,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3)完善金融监管:强化监管责任和问责制度


在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方面,决定明确,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纳入监管,强化监管责任和问责制度,加强中央和地方监管协同。建设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统一金融市场登记托管、结算清算规则制度,建立风险早期纠正硬约束制度,筑牢有效防控系统性风险的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健全金融消费者保护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机制,构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防火墙”。

金融领域改革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前瞻性、系统性的顶层设计,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不断开创新时代金融工作新局面。下面几个部分本文将根据《决定》,分别从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的视角来进行相应的分析解读。


2、银行:服务新质生产力,擘画“五篇大文章”


实体经济是金融服务业的最终客户,金融服务的种类要适应客户的需求。在过去近二十年的时间里,银行业信贷投向也是动态调整的,从早期偏重制造业,到后面增加房地产、基建领域的信贷配置,都与实体经济需求的变化有关。展望未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对银行需求也将产生重大影响。科技行业或为银行带来更多信贷投放需求,成为银行重要的信贷投放领域。

银行在科技领域的信贷投放已经持续快速增长,未来信贷资源或进一步向科技领域倾斜。《2024年一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2024年一季度末科技型中小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2.7万亿元,同比增长20.4%;高新技术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14.84万亿元,同比增长13.6%,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我们认为,随着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银行在科技领域的贷款投放占比或进一步增加。

《决定》提到“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以及“完善金融机构定位和治理”。这与去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到的“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以及“完善机构定位,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表述一致,也为银行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未来除前述科技领域外,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将继续成为银行重要的信贷投放领域,随着人口老龄化加深,养老金融或为银行带来新的业务增量,数字金融或成为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持力量,银行金融科技投入有望继续增加。而不同规模的银行在业务定位上也有所差异,依据自身禀赋发挥特色化业务专长。

除信贷之外,银行也可以通过子公司支持新质生产力。如五大行下属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均持有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目前可以在上海地区开展股权直投业务。2024年6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支持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在总结上海试点开展直接股权投资经验基础上,稳步扩大试点地区范围”,因此银行也有望通过子公司以股权投资形式参与支持科技企业,从而更好地发挥投贷联动作用。此外,银行理财子公司也可以通过表外理财资金投资股权类资产。


3、证券:提质量、重回报、扩发展、促稳定


第一,提质量。关注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上市公司监管和退市等举措。首先,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对比成熟资本市场,我国上市公司呈现出ROE不高的特点,反映出企业产品附加值不高、同质化竞争程度较大等问题。《决定》指出,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此举或将培育出一批盈利能力较强、成长能力良好的新兴企业,有利于向资本市场供给优质新兴企业,从而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进一步提升我国资本市场的投资属性。此外,强化上市公司监管和退市有助于增强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质量的信心。近年来,退市制度建设不足,劣质、造假等上市公司拖累了资本市场整体长远健康发展,也一定程度助长了炒小、炒差等不良市场风气。《决定》指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强化上市公司监管和退市制度。此举或有利于扶优去劣,从融资端和投资端给予优质上市公司更多发展机遇,从而提高上市公司整体质量。

第二,重回报。关注完善大股东、实际控制人行为规范约束机制。完善上市公司分红激励约束机制。健全投资者保护机制。对比成熟资本市场,我国资本市场重融资、不重投资,股东回报重视不足等问题突出,间接造成股票、基金等金融资产在居民财富中占比较低。以中美对比为例,我国居民资产中股票、基金等占比大幅低于美国居民。成熟资本市场发展经验表明,平衡好投融资发展、重视股东回报不仅有利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对促进居民财富向资本市场转移、提升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也大有裨益。《决定》指出,完善大股东、实际控制人行为规范约束机制;完善上市公司分红激励约束机制;健全投资者保护机制。我们认为,此举或是增强投资者信心、促进市场活跃度提升和居民及社会财富向资本市场转移的关键举措。

第三,扩发展。发展多元股权融资,加快多层次债券市场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是我国资本市场建设的核心目标之一。截至目前,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已初步建立,服务实体能力较强。《决定》指出,发展多元股权融资,加快多层次债券市场发展,有利于我国直接融资比重进一步提升。

第四,促稳定。发展耐心资本,支持长期资金入市。长期以来,我国股市呈现机构持股比例较低、短期资金流动波动程度较大等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市场波动率较高、投资者阶段性损失较大等问题。《决定》指出,发展耐心资本和支持长期资金入市等举措,或有利于解决我国资本市场短期波动程度大等问题。


4、基金:服务新质生产力建设,助力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


第一,服务新质生产力建设。资本市场在促进创新资本形成、支持科技创新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近年来,公募基金对半导体、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投资机会高度重视,与报告中促进新质生产力建设的精神不谋而合,并且公募基金在新兴领域已经积累了相当充足的投研经验。2024年以来,公募基金发行的行业主题基金中,TMT、机器人及汽车等高端制造领域基金数量位居前列。

第二,助力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决定》指出,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公募基金每年向居民分红规模高达数千亿元。

此外,公募基金在绿色金融、养老金融领域也有布局。《决定》指出,要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绿色金融方面,ESG投资理念深切贴合绿色金融发展主题,近年来公募基金在ESG领域发力,为实现“双碳”目标助力。养老金融方面,公募基金已成为养老金融的中坚力量,受托管理各类养老金规模超4万亿元,占我国养老金委托投资规模的50%以上。


5、保险:优化多元产品供给,匹配长线科技资金需求


保险公司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保险产品供给、资产配置等多种方式支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能够促进自身的转型升级,还能够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负债端产品供应方面,当前我国保险产品供给仍然面临着同质化问题,承保能力与社会总保险需求仍具备一定差异。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保险业应进一步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面的保险保障,健全风险分散机制,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决定》中提到的举措包括提高航运保险承保能力和全球服务水平、发展多层次农业保险等。

此外,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作为我国养老第三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公司应进一步参与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决定》中提到的举措包括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等。根据《长期护理保险报告》,截至2023年6月底,我国长护制度参保人数达到1.7亿,累计超200万人享受待遇,累计支出基金约650亿元,年人均减负约1.4万元。随着失能老年人数增多,家庭照料负担日益加深,社会长护险难以满足居民高层次护理需求,我国发展商业长护险是必要之举。

资产端方面,保险资金具备长期限、大规模、来源相对稳定等特点,在支持新质生产力方面,更加贴合科创型产业发展周期较长、资金需求较大的特点。经过几十年的耕耘,我国保险资管业已具备相对成熟的投研体系框架,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目前,险资通过债券、直投股权、私募股权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等多种形式,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支持,为包括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材料等领域注入发展动能。当前保险参与股权项目确定性有余,成长性不足,随着利率中枢下降,进一步加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将是险资应对“资产荒”的重要策略。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我国保险业总投资规模达29.9万亿元,其中长期股权投资规模为2.4万亿元,占比8%。与此同时,私募股权基金成为保险公司股权投资的核心,根据195家保险公司的统计结果显示,在保险股权投资中,2022年底投资私募股权基金的金额超过5200亿元,占当年股权投资的比重为28%。其中医疗健康、智能制造、集成电路、养老服务等产业领域是险资投资私募股权基金关注的重点领域。


6、投资建议


略。


7、风险提示


长端利率下行,资本市场低位震荡,政策趋严等。




法律声明

本公众号(名称:王剑的角度)为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金融行业小组设立并独立运营的公众号。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面向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专业投资者。国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公众号内容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国信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不是国信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国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而对其中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误解和歧义。提请订阅者参阅国信证券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

国信证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公众号中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来源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依据国信证券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国信证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公众号中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

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询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根据本公众号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国信证券或相关作者无关。

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为国信证券所有。未经国信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发布或引用本公众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亦不得从未经国信证券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公众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国信证券将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王剑的角度
投研就像摄影,永远胜在角度。分析师、摄影师王剑,欢迎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