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读书会|“国际经济法与新时代涉外法治”系列活动

文摘   2024-12-25 22:39   重庆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涉外法治和国际经济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响应新时代对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需求,2024年“博学”读书会项目“国际经济法与新时代涉外法治”应运而生。12月23日晚,2024年西南政法大学本科生“博学”读书会项目“国际经济法与新时代涉外法治”最后一场读书分享会在毓才楼3402教室成功举办,由参与项目的十位同学围绕约翰·杰克逊的《国家主权与WTO—变化中的国际法》对经典文献进行阅读分享和汇报。分享会由项目负责人、国际法学院讲师石晓玉老师主持并评议。





项目活动实施


启动:“新时代涉外法治之建设进路”讲座

本项目于10月28日正式启动,特邀国际法学院陈咏梅教授作为主讲人,开展了题为“新时代涉外法治之建设进路”的讲座。讲座吸引了四十余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参与,陈教授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新时代涉外法治体系的构建、中国对外交往的原则以及WTO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的重要性,特别强调了涉外法治人才队伍建设的紧迫性。


五次读书分享会

在讲座外,本项目精心组织了五次读书分享会,旨在深入探讨国际经济法的关键议题。这些议题包括“国际经济法中的宪法视域”、“WTO治理结构失衡与理论重构”、“经济制裁:美国的域外管辖”、“经济制裁:美国的经济武器”以及“国家主权与WTO”,它们不仅覆盖了国际经济法的核心领域,也紧密关联着当前国际法律实践中的紧迫问题。在“国际经济法中的宪法视域”分享会上,国际法学院孟于群副教授凭借其丰富的学术经验,为参与者提供了深刻的读书心得,并就同学们的分享进行了细致的评议。在“WTO治理结构失衡与理论重构”的分享会上,国际法学院郑蕴老师以其独到的见解激发了同学们的思考,引导他们更全面地理解WTO治理结构的复杂性和面临的挑战。后续三期的读书分享会,包括“经济制裁:美国的域外管辖”、“经济制裁:美国的经济武器”以及“国家主权与WTO”,均由项目指导老师石晓玉老师担任主持人及评论人。这些读书分享会的开展不仅提供了专业的点评,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观点交流和思想碰撞,为学生在国际经济法领域的学术探索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至此,项目系列活动已全部实施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在本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国际法学院的43名大一、大二和大三学生展现出了极高的参与热情和认真态度。在读书讲座举行之前,项目组提前向学生们分发了精心挑选的阅读材料,并提供了详尽的阅读指导,以助于学生们的预习工作。在讲座中,主讲人陈咏梅不仅系统性地讲解了主题内容,还与学生进行了积极的互动,耐心解答了他们的疑问。每次讲座结束后,学生们被要求撰写详细的讲座记录和深刻的心得体会,这些文档随后提交给项目负责老师,以便进行反馈和指导。此外,读书分享会紧扣新时代国际经济法的最新发展趋势,设计了前沿的主题,并强调了实践导向,系统性地探讨了“国际经济法如何影响全球经济”这一关键问题。通过深入讨论国际投资法、贸易法、美国制裁对中国企业的影响以及WTO中的“非市场经济”问题,项目帮助学生们全面理解了国际经济法的实质。在读书分享会上,讨论激发了思维的碰撞,这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形成独到见解大有裨益。分享会通过三个环节展开:首先是专题汇报,每次分享会都围绕一个具体专题进行深入探讨;紧接着是小组讨论,学生们根据专题分组,进行深入讨论,并准备汇报材料;最后是成果展示,每组成员在分享会上汇报自己的阅读体会和研究成果。


博学”读书会通过读书讲座和读书分享会两种形式的有机结合,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主权原则相互关系的平台,探讨了中国市场经济制度如何与全球市场机制相融合,以及经济发展所引发的跨国经济法律问题。在项目负责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自主研读国际经济法的经典文献和最新前沿文献,并在读书会上展示和分享他们的阅读成果。这一过程不仅使学生们对国际经济法的历史脉络、核心内容和最新发展有了深刻的认识,而且通过结合对国内法的理解,培养了学生们的国际法思维。这为学生们未来成为卓越的涉外法治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他们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


编辑:潘恬

审核:吕亮  刘雨松 石晓玉



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

西政(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公众号是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科建设成果的展示平台。我们致力于国际法治思想的分享与碰撞,追踪国际法治的热点与难点,探索国际法治人才的培养模式,展示西南国际法学人的风采。

西政国际法学院
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