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中的学术探险:从问题出发的思维之旅——“WTO法与区域贸易法”课程感想

文摘   2024-12-17 18:34   重庆  

作者: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2023级研究生 汪瑶


之前大一的时候我也曾参与过杨国华老师的案例讨论课,具体的细节现在已经记不清了,关于课程最大的感受就是自主、自发、自由的问题导向讨论,以及从阅读到提问到回归文本的过程,那是一次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全新学习体验。

在本学期杨老师的《WTO法与区域贸易法》课程中,我又经历了一场与之前案例讨论课相似的学习旅程。这门课就像一场学术探险,这个过程中充满着奇遇和惊喜,让人不断思索、质疑与探讨。这场探险让我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内在动力。

杨老师课堂的独特之处在于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在课程开始前,我们需要深入阅读CPTPP文本,对CPTPP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这种以问题为驱动的学习方式迫使我不再停留于被动接受,而是开始积极思考。每当我在文本中发现某些逻辑矛盾或潜在关联时,都会忍不住深入查找相关条款和背景资料,试图解开其中的奥秘。在课堂讨论中,问题导向的特点就更为明显,对一个问题的讨论,首先就是对问题进行提问,由此衍生出新的问题,产生很多思路。这让我明白,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提问是解决疑惑的起点,同时也是解决疑惑的工具。

那么如何解决问题呢,杨老师会带领我们回归文本,杨老师一直强调文本是最具有权威的,(在这里补充一点,正如杨老师说的,“永远不要相信自己的记忆”,一定要找出文本原文阅读,我们在课堂实践中就出现过离开文本翻车的情况)。比如,我曾提出的CPTPP知识产权章节关于药品是否过于严格的问题,在大家对问题进行初步提问后,老师引导我们得出了思路:通过对比CPTPP的规定、我国的法律规定以及TRIPS的相关规定,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文本进行解答。这个过程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回归文本的重要性,在学术研究中,任何观点的提出都需要明确的依据,而这一依据往往来源于原始文本,只有回归文本,我们才能为自己的观点找到坚实的支持。

最后两节课由陈昱夫和瞿郁儒同学进行课堂主持的体验也是非常有趣,老师与我们共同成为讨论的参与者,抛出自己的看法,与我们进行自由讨论。在讨论中,由主持的同学提出问题,引导全班围绕核心议题展开分析。老师则作为参与者,分享自己的独到见解以及查阅的资料,而同学也非常踊跃地参与讨论表达观点,这两节课的讨论似乎尤为激烈。这种互动方式让课堂更加开放,也鼓励了不同观点的碰撞。

通过本学期的课堂参与,我深刻感受到自己对问题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此外,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出发,带来了许多新鲜视角,让我拓宽了知识面,更加全面地理解了问题背后的复杂性。老师的总结则帮助我们进一步梳理逻辑,厘清模糊之处。问题导向式讨论不仅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还培养了团队协作和独立思考能力。虽然不是每一个具体问题都得到了完美解答,但这个过程让我们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在今后能够应对更多的问题。


西政国际法学院
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