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人研学行|参观香港警队博物馆,学习国际投资法课程

文摘   2024-12-19 15:55   重庆  



12月18日上午9点,在领队老师刘元元、孟于群与胡绵娓、倪蕾老师的带领下,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访学团硕、博士生66人A组、B组先后前往香港警队博物馆、大馆进行参观考察。下午,全体学生返回香港大学,聆听法律学院助理教授朱颖博士的《国际投资法》课程。








在香港警队博物馆讲解员的介绍与引领下,访学团师生通过仔细参观主要馆藏,实地了解香港警队的诞生背景、发展历史与现状。透过一系列馆藏,包括香港地区警队的制服、消防器具、船只、警车、警徽、警用装备等,无不深刻地记录着香港地区警队从英国殖民时期到1997年回归后的演变过程,充分展示着警队为维护香港地区社会与司法秩序的稳定所做出的相应贡献。



随后,访学团继续前往香港大馆进行参观学习,深入探索这一香港文化枢纽的独特魅力。大馆解说员热情接待着师生们,详细介绍了大馆的主要构成与丰富馆藏。这些历史建筑如前中区警署等承载着香港往昔岁月的法治记忆,其建筑风格彰显出中西合璧的特色,见证了香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多元文化交融。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了解到大馆内各区域功能丰富多样。展示历史故事的展厅通过详实的资料与文物,生动展现出香港从传统渔村到现代都市的沧桑巨变;艺术空间则陈列着各类现代艺术作品,为古老建筑注入了时尚活力。通过大馆之行,访学团成员们深刻感受到香港地区深厚的历史底蕴与多元文化魅力,对香港地区在法治建设进程中的独特发展路径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



18日下午,香港大学法律学院助理教授朱颖博士以全英文授课方式为访学团成员带来了一堂精彩的国际投资法课程。朱老师从国际投资法发展的背景以及国际上是否建立了关于投资的多边机制之问着眼,逐步引导学生们了解这一领域的复杂性与深远影响,带领大家共同探讨了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ICSID)与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区别,特别强调了前者涉及的主体是国家与投资者,而后者则主要处理国家间的争议。

随后,朱老师带领同学们梳理了国际投资法的主要渊源,列举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双边投资条约(如中国与哥伦比亚的投资条约)及区域性条约(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指出当今国际投资法体系涵盖了众多国家,已然在事实上逐步形成了一种多边机制。

在讲解国际投资法的实体与程序法保护时,朱老师从包括非歧视条款、公平公正待遇条款以及征用赔偿的实体法保护和投资者与国家间争端解决机制及其执行的程序法保护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并着重整理了投资者与国家间争端解决机制的六个特点。在谈到投资争端解决机制时,朱老师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如Metal Clad诉墨西哥案、Faded Morris诉乌拉圭案等,与同学们探讨了投资者与东道国之间争端解决机制的独特性和存在的问题。给予了大家针对如何平衡国家利益和投资者利益的许多思考与启发。最后,她还通过加拿大所出现的三组工厂类型,对同学们关于此领域的理解进行了考察,大家也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和积极性,踊跃参与回答与讨论,对全球投资争端解决机制进行了深入思考。

除了国际和外国层面,朱老师还特别提及了中国目前与其他国家签署的投资条约,重点分析了2020年涉及新加坡投资者与中国就建立大熊猫栖息地的争议案件,并指出了2019年实施的《外商投资法》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通过这堂课,访学团成员不仅对国际投资法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案例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也意识到国际投资法对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关系的深远影响。同时,国际法学院学子们获得了极为丰富的国际法律视野与一个全方位了解国际投资法的平台,也为未来的学习、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从事涉外法治工作之职业生涯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指引。最后,全体硕博士生进行了本周的第一次线上全英文测试,对日常学习的成果进行了检验。


—END—


文稿:杨露瑶  马国荣

编辑:潘恬

审核:吕亮 刘雨松 胡绵娓



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

西政(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公众号是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科建设成果的展示平台。我们致力于国际法治思想的分享与碰撞,追踪国际法治的热点与难点,探索国际法治人才的培养模式,展示西南国际法学人的风采。

西政国际法学院
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