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基本信息
姓名:张蓝兮
保研学校:北京师范大学
专业方向:国际中文教育
六级成绩:570+
专业排名:2/108
02 科研与获奖情况
在学校科研平台参加学科交叉科研训练,跟随创新导师组的赵迪斐老师、戴海金老师、陈虹羽老师(校外导师)等参加文化遗产学科交叉保护的相关科研训练课题(社会集群与遗产感知、汉画像数字化保护等),主持一项省级大创项目(汉画像石中大象形象的数字化提取与保存)、参与一项国家级大创项目(凝固汉史,活态非遗——汉画像石数字化传承先行者),参与发表学术论文1篇(SCI检索1篇,排名第4),授权作品版权1件。先后获得江苏省第八届“LSCAT”杯江苏省笔译大赛省级二等奖、江苏省“一带一路”语言服务翻译大赛省级三等奖、江苏省全国大学生英语翻译大赛省级二等奖、中国矿业大学“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红旅赛道校一等奖、2023年“挑战杯”中国矿业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级三等奖等荣誉。
03 目标确定与方向选择
确定保研想法及计划目标
大二大三时,我特别纠结是保研还是考研,当时我有考研的想法,觉得考研更容易上更好的学校和专业,而保研比较难,我心里没有底,害怕面对保研这条路上的未知因素。但是大三时身边的老师和同学都劝我保研,我想到自己也已经在准备保研的路上走了很久,于是逐渐放弃考研想法。历经保研的过程后,我发现保研有很多好处,尤其是保研能为我们提供多次选择的机会,如果这个学校没有拿到offer,还有下一个学校可以选择。
选择了什么专业?为什么选择?
我对中国古代文学方向非常感兴趣,也想申请这一方向的研究生,并且为此做了许多准备。但在实际保研的过程中,我没有在古代文学专业拿到特别合适的offer。夏令营时我在投递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之外,还投递了国际中文教育和学科语文,通过了国际中文教育专业。预推免时我没有拿到古代文学专业的offer,最后只能选择读国际中文教育专业。
我认为确定学校和研究方向要以自己的兴趣为主,同时也要考虑现实因素。比如在某个方向有没有相关成果和积累,成果积累多的方向上岸概率会大一些。对于低年级同学,可以有针对性地准备自己喜欢的方向的成果。
04 准备过程
面试前做的一些准备
基础知识:以古代文学为例,袁行霈版的《中国文学史》可以从大三寒假或大三下学期开始准备。中文系同学在大三上学期时间充足的话,可以多看书、多阅读文献资料,尤其是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的文献资料和学术前沿热点论文,要厚积薄发。
简历:我是大三下学期三月份左右开始做的简历。简历要多改几遍,内容比形式更重要(内容包括成绩、六级、科研、实习等),尤其要注重对简历内容的夯实,并且要在简历中突出重点,明确自己的独特优势,突出核心竞争力。
英语:不同专业方向对英语的要求不同,大家需要提前了解自己想报考的专业对英语的重视程度。如中国古代文学对英语的要求就略低一些,而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则很看重英语水平。我的英语基础一般,考了多次六级都是400多分,最后一次破釜沉舟才考出较好的成绩。
其他:我现任中国矿业大学小橘灯公益教育社的社长(大四担任),曾任小橘灯公益教育社双创部部长,我与团队成员共同参与了徐州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项目。
面试时印象深刻的经历
总体印象是面试老师态度比较温和。我参加的学校面试不是那种压力面,老师态度和蔼、温和,很有人文关怀,稍微有一点点压力面,但不严重。我还对面试的着装有着深刻的印象,我记得夏令营面试时很多人都穿T恤配牛仔裤,比较简单大方,我穿的是衬衣配牛仔裤;到预推免时大家都西装革履,变化很大。
05 学姐寄语
给保研学弟学妹的建议
多参与学科交叉的科研训练,这样能扩大视野,了解不同知识。例如我参与的徐州非遗文化数字化保护项目,有汉语言、历史、考古、人工智能方向的人员一起合作,可以学习不同学科知识。
多参加社会实践,把所学运用到实践中,比如进行田野调查或者寒暑假参加社会实践。
参与科研训练和学术活动,有助于明确未来读研的方向,能深入了解相关学科和专业,知道自己是否喜欢并想继续在此方向深造。
学习方法和习惯
学习方面:抓好上课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课上记住老师讲的内容,课下要多看书(中文系学生)。
娱乐方面:劳逸结合,找到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如参与社团活动、运动、聊天等等。我在大一时很喜欢参加音乐社的排练,排练对我来说也是一种休息方式。
学生工作方面:要提高工作效率,高效完成工作。学生干部要学会合理分配各个部门的工作,提高团队整体效率。我大三只留了一个小橘灯公益社(这个社团的工作主要是科研训练与公益实践项目),退出了其他学生组织,所以有比较充沛的时间准备保研。只要把每天的时间分配好,即使事情多也能处理得过来。
— END —
采访丨苟玉清
图文来源 | 张蓝兮
图文编辑 | 苟玉清
责任编辑 | 王涵
审核编辑 | 刘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