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肾窦中部的等回声团,你会诊断吗?

健康   2024-12-24 20:02   江苏  


来源:超声学习沙龙整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女超人


病例简介:

男,58岁,自诉无特殊不适。体检行泌尿系彩超:右肾窦中部见等回声团,大小约23mm×17mm,与肾实质相连续,分界欠清,内回声均匀,CDFI:等回声团周边见血流信号围绕,并发出分支伸入团块内。考虑肾柱肥大与占位病变相鉴别。图示如下:

CT增强:右肾粗大肾柱。(以上病例出自:超声病例解析)

肾柱 (又称Bertin氏柱) 为相邻肾锥体间伸入髓质的肾皮质部分, 本属于肾脏的正常结构, 此处的解剖变异突出增大嵌入肾窦, 则称作肾柱肥大,又称为肾实质连接部,就发生学上讲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两个亚肾融合时连接部实质融合不全造成的。


超声可见:肥大肾柱主要是在肾窦区域 (主要位于中部)见一圆形或倒三角形的低回声区,大小约1~3cm, 无球体感, 无包膜,与肾窦界限清晰,与肾皮质相通,边缘可探及受推挤的肾内动脉。

肾窦内探及肥大肾柱,无包膜,无球体感,CDFI:肥大肾柱周边探及受压走行的肾段动脉。

肾窦内探及肥大肾柱,与肾皮质相连,肾窦部有压迹,集合系统似分离为上下两部分,CDFI:肥大肾柱周边探及走行正常的血流信号。

超声造影示肥大肾柱区与周围肾组织呈同步均匀高增强


肾柱肥大什么原因引起的:肾柱肥大是先天性的肾结构变异,无病理意义,也不会引起腰酸、腰痛、血尿等症状。


声像图表现:

1.肾的中部肾窦回声外侧后部出现压迹,似有低回声“肿块”,连续扫查或多角度观察,常可测知其形态不呈圆球形,与肾皮质通连,回声一致。

2.低回声处肾表面无异常隆起。

3.低回声区与肾实质间无明显分界,但与肾窦回声分界明显。

4.低回声区大小不超过3cm。

5.低回声区可显示肾锥体。

6.彩色血流图不能发现肾癌血流。

肾柱肥大与肾肿瘤的超声鉴别点是:

1.肥大的肾柱回声等同于其他部位的肾皮质回声,而且与之相邻的髓质以及弓状血管正常;而肾实质肿瘤的回声较正常肾皮质偏高或偏低或呈低强混合回声,类似结节状与周围正常肾实质有一定的分界;常伴有较丰富的血流信号,而且分布杂乱、无规律。

2.集合系肿瘤大多伴有肾盏、肾盂的扩张,而肾柱肥大几乎不会伴有。

3.肾柱肥大不会出现肿瘤的临床症状,如早期的无痛性血尿;进行性加重的腰腹痛、消瘦等

4.通过追踪观察,肾柱肥大几乎不会有变化,而肿瘤会逐渐长大并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鉴别诊断:

肾错构瘤:血管含量较多的肾错构瘤,内部回声相对的较低,需要与高回声型肾癌鉴别。错构瘤边缘不是很圆滑,内部回声较高,CDFI显示其内部血流稀少或无明显血流信号,其周边也没有明显的血管绕行征象。肾癌则有球体感,周边多有声晕或有血管环绕,肿瘤内部回声不均匀或血流信号丰富。


肾柱肥大:在肾的纵断面尙,肥大肾柱为类似椭圆形的低回声,需要与肾肿瘤鉴别。多角度扫查可发现肾柱与肾窦分界清,内部回声强度与实质回声一致,横断面显示肾柱低回声,与肾皮质相连接,相互之间没有分界。而肾肿瘤横断面与肾皮质有明显分界,且有球体感,加上利用CDFI血流进行鉴别,会更明确肿瘤。


肾脓肿:有明显的化脓感染病史,且临床少见。早期脓肿,其内回声不均质,可见边缘不规则,边界不清的低回声或弱回声区,脓肿形成后在无回声区内可见细密点状回声。而肾癌边界大多清楚,较小的肿瘤不易引起出血、坏死、液化,多表现为低、中等回声或中等略高回声团块。


肾囊肿感染:部分较小的肾透明细胞癌内部回声较弱,需要注意与囊肿鉴别。也有一部分出血性肾囊肿或囊肿合并感染者,又很像肾肿瘤回声。肾肿瘤没有边界锐利的囊壁,加大增益后内部回声增强。肾囊肿囊壁光滑、锐利,后方回声增强。


此外,肾柱肥大常与其他改变同图异病。

A.肾囊肿:肾柱本身回声偏低,由于扫查角度不全面和仪器调节不到位, 其可显示近似无回声表现, CDFI显示其内部无明显血流信号。

B.重复肾:超声表现为较长椭圆形的低回声将肾脏分隔成两个肾窦回声。

C.肾盂感染:超声表现为中盏出现不均质低回声, 类似于积脓的声像图,CDFI显示其内部无明显血流信号, 并且该患者出现尿路感染症状。

超声检查要点:(1) 扫查过程中要多切面、多角度扫查; (2) 注意调节超声仪器的增益, 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分布检查。


更多腹部超声知识,主编为您推荐

《腹部超声精细讲解》

点击下方图片直接抢购

【广告】




超声思维大全
超人们学习交流的家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