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近4万的小众石窟书,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文化   2024-07-19 17:56   江苏  

写在前面的话

说实话,作为图书编辑,很少有一本书或者一套书让我们面临紧迫的“催更”,尤其是相对小众的石窟类图书。但是,在《不可错过的云冈》《不可错过的麦积山》及《不可错过的克孜尔》出版后,社群、社交媒体后台越来越多的读者评论让我们意识到:“不可错过”系列,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中国石窟、阅读中国石窟的第一选择。


“不可错过”系列是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下文简称“我社”)在近两年陆续推出的石窟类图书系列,目前共出版5本,分别为《不可错过的云冈》《不可错过的麦积山》《不可错过的克孜尔》《不可错过的龙门》《不可错过的敦煌》(按出版时间排序)。这套系列由各大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写作,一改普通画册的厚重,便于携带,语言轻松,以导览的形式,按窟带领读者走进各大石窟不可错过的风景与故事。出版以来,深受读者欢迎,已经多次加印,累计近40000册。


选题 | “石窟类选题还能怎么做?”


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与珍视,自创社以来,我社就与各大石窟研究院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与往来,出版了许多石窟类的专业图书,比如中国石窟艺术系列、丝绸之路与敦煌文化丛书等等,包括获得2022年年度中国好书《敦煌岁时节令》。这些图书的出版让我们认识了许多同样热爱石窟文化艺术的读者朋友与编辑朋友们。

中国石窟艺术系列

《敦煌岁时节令》

随着时代的推移,中国石窟已经逐渐被更多人所了解与喜爱,市场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相关图书——多样化的装帧形式,不同角度的讲解介绍,多个领域的专家大咖执笔——中国石窟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石窟类选题还能怎么做”成为了萦绕在我们心头的问题,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图书成为读者的选择,在众多的石窟类图书中脱颖而出呢?

我们在各类相关的讨论区发现,对于普通读者、普通游客而言,非常大的痛点在于:去了石窟,根本看不懂,哪怕做了部分功课,仍不知从哪里入手。还有一些带娃旅游的家长们,为了让孩子玩得充实有趣,不仅要亲自规划行程,还要解答孩子的“连环追问”,这也是一道难题。哪怕是有带书出门的想法——石窟类图书往往开本大,且十分厚重,不仅不方便随身携带,还是一个非常大的行李负担。

“一本实用的石窟读物这个想法不约而同地出现在了编辑团队每个人的脑海中:我们希望这一套书,以“实用性”为原则,着眼于细节,减少大而全的概述,将“读”与“游”深度结合,能够让读者随心阅览,随时翻看,成为我们“云游”或“实地游”的好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可错过”系列选题应运而生,图书的出版终于正式提上了日程。

做书 | “有相同的目标,比什么都重要。”


“不可错过”图书涵盖国内几大石窟,并且没有什么可供参考的已出版图书,要是说做书的老师们、设计师们从来没有发生过分歧,那是不可能的。但分歧过后,大家都能够达成基本一致的看法,共同推进。我想,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在选题策划的时候,就已经拥有了相同的目标。

比如在进行约稿的时候,是邀请有关的专家、学者,还是直接与研究院、研究所进行合作呢?石窟领域的作家、学者熟悉写作,也可能会有比较忠实的读者粉丝;研究院、研究所的专家、老师常年在一线工作,能达到“语言轻松、不深奥晦涩”的写作要求吗?

在这样的分歧上,我们首先确认了要做的是一本与旅游结合的石窟导览书,而不是单纯的石窟艺术讲解书。作者只有常年身处一线,才能够有条理、有重点地向读者介绍各个石窟内不可错过的风景,讲述那些壁画与塑像背后的故事。这就坚定了我们要与研究院所合作的信心。

为了找到合适的专业作者,我社向各大研究院所发出约稿函,并随函附上了准备好的样张。在院所的帮助下,我们找到了愿意投身写作、且有能力写作的研究员们。他们有的是扎根于石窟几十年的资深研究员,经验丰富,有的是相对年轻的80后,想法更加活跃。在文本中,他们将自己化身为导游,用双脚走遍洞窟,为大家精选了经典作品进行重点介绍,让没有学术背景的读者也能轻松掌握石窟风景。



稿件基本成型后,我们邀请了行业内的专家对全书进行专业审读并逐字逐句给出意见。针对分歧较大的地方,再度与作者进行沟通,完善原文。这主要是为了确认相关石窟历史是否严谨,以及引用的古籍文献是否准确。

在设计方面,针对开本也曾有过争论。在几轮探讨下来,我们决定选择32开小型开本,舍弃了石窟类画册、图录常用的8开、16开。这主要是为了让读者拿着“不可错过”系列出门的时候,不会太吃力。从实用的角度来说,32开的“不可错过”系列更容易随身携带,真正成为一本石窟导览图书。

图书尺寸对比图

不过,虽然开本是32开,但我们从未放弃过对图片质量的追求。内文特地选用了艾普利斯特种艺术纸,不仅摸上去手感厚实、挺括,还对色彩有着极高的表现力,能够达到我们精准还原颜色的要求。

石窟历经千年,色彩性质都会发生或多或少的改变,这才呈现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样子,例如著名的“云冈红”“克孜尔青绿”等。这些颜色的调配都极其苛刻,有时比例仅仅差一分一毫,观感就会大打折扣。为了还原真实的石窟,我们在印刷前进行了十几次甚至几十次的调色,对每本书中近200张的图片都一一进行确认,才将其下厂。

云冈-第9窟窟门顶部

克孜尔-第38窟主室券顶

图书下厂后,去印厂跟单也是必不可少的。“不可错过”系列图书的印刷都在同一家龙头印刷企业进行,减少了许多重复的沟通,并且由进口的八色机进行印刷。除了看成书内文纸张上的颜色效果与电脑屏幕显示的颜色是否一致,是否需要增减相应色料模块,还需要确认护封的印刷情况。

“不可错过”系列的护封主体颜色是设计师专门调的一种浅米色,看起来柔和、舒适,再覆上触感膜,摸上去还有一种润润的感觉,但稍有不慎就会显色发黄、发绿——必须由身经百战、眼识百色的编辑室主任亲自确认成品状态后,护封才能开始进行批量付印。自此,图书的图片工作也告一段落了,虽然耗时耗力,但如果能忠实地讲述石窟想说出口的故事与历史,那就是值得的。


从选题策划开始,直到整套书做完,这花费了将近3年的时间,是什么让各有主张、各有创意的人们聚集在一起,是什么让这个团队在无数的争论下更加紧密团结?回忆起来,我会用“共同的目标”来回答这个问题——有共同的、明确的目标,比什么都重要。

营销 | “未来有更多活动,实现文旅结合。”


5本书,5处石窟,这也意味着我们的作者分散在各个研究院所内,要想邀请所有人出席同一场活动,实现难度比较高,所以我们更倾向于“逐个击破”。


2023年,我们先是在第35届北京图书订货会的现场举办了《不可错过的云冈》的新书发布会,后在新京报书评周刊与郎园联合举办的北京图书市集内举行了《不可错过的云冈》读书分享会。作者赵昆雨老师应邀来到了现场。




赵老师自19岁来到云冈石窟工作以来,如今已40年有余。他分享了亲身研究经历,以及自己写作这本书的经历与心得,言语间将一幅宏伟、壮观的云冈图卷展开在读者、听众们的眼前,令人神往。

除了定期举办读书分享活动,我们还在各地图书市集设置了专陈展台,对图书的全貌进行集中展示。同时,我们也积极利用网络将“不可错过”推向更广泛的人群。比如,在小红书、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上,各大领域的各大达人都以更加垂直的方式,针对不同的读者群体,对这套书的特点进行了介绍与分享。2023年的世界读书日,我社与云冈石窟研究院的连线活动作为“2023·抖音读书日”的重要活动之一,收获了上万网友的观看与点赞、分享。在此之后的“618”期间,《不可错过的麦积山》的作者项一峰老师、臧全红老师也应邀参与了直播连线,带大家领略麦积山石窟的风采。这些线上线下的活动都增加了“不可错过”系列图书的曝光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套书,也对石窟产生更大的兴趣。


今年,“不可错过”系列新书《不可错过的敦煌》《不可错过的龙门》也出版了。我们计划邀请更多的作者进行线上与线下的分享会,与读者朋友们见面。当然,有机会的话,希望能够进一步推进“读”与“游”的深度结合,与书为友,与书同游。

写在后面的话

一篇编辑笔记写罢,才算真正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了梳理与回顾。在这3年里,我们得到了各部门同事们无数的帮助,尤其是社领导的积极策划与支持,这才让这套“不走寻常路”的石窟导览书成功出版;也谢谢“催更”的读者朋友们,给了我们推出5本的勇气与动力,这也可以算是编辑与读者的双向奔赴了吧!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扫码购买《“不可错过”系列》



文字 | 柏拉文
制作 | 西林
校对 | 十一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新书速递、精选书摘、粉丝互动、图书促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