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眼科医生
First Frost
今天有一位家长私信,说孩子带离焦镜一年,做了散瞳验光,想更换眼镜,问以哪个数据为准?我想结合这个问题,谈一下换镜的基本思路:
我们在对比散瞳前和散瞳后的电脑验光单时,发现结果有所差异。主要原因是无论是散瞳前还是散瞳后,结果都不够完全精确,都是仅做参考,我们最终要以综合验光为准。
为什么散瞳后散光度数会增加呢?这是因为我们的眼睛存在角膜散光和整体散光。角膜散光是指角膜曲率k1与k2之间的差值,而眼睛的整体散光则是电脑验光单上显示的散光值,这其中包含了晶状体的代偿因素。由于在散瞳前后,晶状体代偿能力不同,所以电脑验光单上的散光值也会有所差异。
散瞳后,晶状体的调节能力被完全抑制,因此度数通常会比散瞳前低。那么,我们应该以哪个度数为准呢?实际上,我们需要同时参考散瞳前后得到的度数,通过综合验光来确定最终的配镜度数。
综合验光,我们需要严格遵循验光标准流程,按照MPMVA原则,参考红绿平衡点以及视功能,确定最终度数。至于散光,由于散瞳前后度数不同,我们也需要借助综合验光仪,通过散光盘、交叉柱镜等工具,来精准确定孩子的散光度数和轴位。
那到这里就结束了吗?并没有。在确定度数时,我们还要考虑到孩子的视力状况、眼轴增速、晶状体代偿能力、验光距离、环境照度、防控手段、防控执行力等等综合考虑。例如,如果孩子正在使用拉远5米的远像光屏、读写台或拉远镜,在视功能可控的情况下,此时可能并不需要足矫配镜到1.2,只需将单眼视力调整到1.0即可。这其中的细微差异,无疑对处方医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所以,我们不仅仅要遵循传统的验光思路,认为眼镜一定要足矫或者不能欠矫。实际上,我们还需考虑以上讨论的所有细节,为孩子提供个性化的配镜处方。
END
如果关于近视防控有相关问题,可以扫码添加微信号:m75087959, 进群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