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眼科医生
First Frost
评价重复低强度红光(RLRL)在延缓-6.00屈光度(D)或更严重的高度近视进展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多中心、随机、平行、单盲临床试验。2022年3月至2022年12月,共入组202名7至12岁的高度近视儿童,其睫状肌麻痹等效球镜(SE)屈光度≤-6. 00 D,散光小于2. 50D,屈光参差小于或等于1.50D。随访已于2023年12月完成。·
合格的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干预组(RLRL +单光眼镜)或对照组(单光眼镜)。RLRL治疗每天3分钟,每天两次,间隔至少4小时。主要观察12个月时眼轴长度(AL)、等效球镜(SE)、脉络膜厚度(ChT)和中央视网膜厚度(RT)与基线的变化。
我们重点看一下上面这个图,图中红色是对照组(单光镜组),蓝色是实验组(RLRL组)。 治疗12个月后,RLRL组的AL平均下降0.11mm和SE平均下降0.18D;对照组眼轴平均增长0.32mm和等效球镜平均增加-0.80D。
上图A显示了每次随访的视网膜中央凹、中央凹旁和中心凹周围脉络膜厚度(ChT)的变化。在RLRL组中,治疗1个月时脉络膜的3个部分均明显增厚,随访1个月后趋于稳定;对照组随访12个月,ChT持续变薄。图B显示RLRL组在治疗0 ~ 3个月后视网膜厚度(RT)明显增厚;对照组随访12个月,RT平均变薄。
本研究表明,RLRL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可延缓高度近视-6.00D及以上儿童的近视进展。AL缩短,SE回退,均持续保持12个月以上。这种变化可能与脉络膜和视网膜增厚有关。
从该文献中我们能够汲取以下重要知识点:
其一,在未采取有效防控措施的对照组中,儿童青少年眼轴增长情况较为显著,一年平均眼轴增长可达0.3m以上,同时近视度数增长在75度以上。这充分凸显出青少年近视增长速度之快,令人堪忧,也侧面反映出近视防控工作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其二,红光在近视防控方面展现出显著作用。经过一年时间的观察,平均水平是退轴、退度。在我昨天发的推文《孩子近视防控刻不容缓——冬天两天就要涨一度!》中,针对那位八岁近视度数接近600度的小朋友,我推测如果启用红光,眼轴大概率会回退0.1~0.2mm以上且度数也会随之降低。这样的推测是建立在大量临床实践经验之上,并且已被顶级科学文献以及多中心、随机高等级实验证据所证实。进一步说明红光在近视防控领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具备坚实的科学依据。
其三,早在两年前参与此项研究的孩子们,已经验证了红光的安全性。这意味着当下儿童正处于享受红光红利的好时代,安全性和有效性均有可靠保证。红光治疗并非处于试验探索阶段,用红光的小朋友们也并不是“小白鼠”。对于我们专业人士而言,应当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牢记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积极学习红光知识和最新的高质量文献,将科学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更好地应用于近视防控工作中。
END
如果关于近视防控有相关问题,可以扫码添加微信号:m75087959, 进群一起探讨。
经典推文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