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D1雾视屏:眼轴两小时缩短 0.02 mm是真的吗?

文摘   2025-01-07 09:20   山东  

点击蓝字 关注眼科医生

First Frost

用雾视屏进行雾视训练,短期内真的能让眼轴回退吗?我的小师妹,利用动态离焦远像光屏D1带着自家娃尝试了三次实验。每次实验前,她都会先给孩子测量一次眼轴,待完成两小时的雾视训练后,再测一次眼轴。令人惊讶的是,每一次测量结果都显示眼轴出现了小幅度的回退!


虽说这仅仅是单个案例,但不同时间多次测量均呈现出相同的规律,值得引起我们眼科医生的注意和思考:如此结果是否意味着其他孩子接受类似的雾视训练,也能获得眼轴回退的效果呢?眼轴回退的机理是什么呢?临床上又能给我们近视防控带来什么突破呢?今天我恰巧阅读到一篇专业文献,结合该论文深入探讨一下背后的原理和意义。

该文献The Mechanism of Accommodation and Presbyopia》Ronald A. Schachar 于2006 年发表于International Ophthalmology Clinics》期刊目的是通过深入探讨眼睛的调节机制揭开老视的形成原因。其中该文献更细致地阐释了睫状体的解剖以及各组肌肉的功能,为我们近视防控的临床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价值。

在我们的解剖书中,睫状肌主要包含两种类型的肌肉,即睫状肌环形纤维和睫状肌纵行纤维。其中,睫状肌的环形纤维在晶状体的调节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当睫状肌环形纤维收缩时,晶状体悬韧带会随之放松,进而使得晶状体变得紧张;反之,当睫状肌环形纤维放松时,悬韧带则会紧张起来,导致晶状体放松,从而实现对晶状体的调节功能。

通过对上述文献的深入研读,我们了解到睫状体其实主要由睫状体纵行纤维、环形纤维以及放射状纤维这三组肌肉构成。其中,睫状体放射状纤维又进一步细分为前放射状纤维与后放射状纤维。睫状体前放射状纤维起着连接睫状体环形肌和巩膜突的作用,当环形肌处于放松状态时,前放射状纤维会产生收缩力,从而进一步牵拉悬韧带,使得晶状体呈现出更为扁平的状态。


由此,我们不难推测,眼睛在望向远处时,并非是单纯的物理性放松,实际上还存在着某一肌肉力量对悬韧带的牵拉作用,进而可以使晶状体进一步被拉平。倘若在此过程中,我们给予眼睛一个轻微的近视离焦(成像超前),使得成像点落在视网膜前方,那么晶状体将会产生进一步变薄的趋势,而这一变化的力量正是由睫状体的前放射状纤维所主导。这也就表明,睫状体肌肉在望远放松时仍然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 基于这一原理,我们再结合在望远过程中人为的创造一个成像超前的条件,以此来锻炼放射状纤维,进而拉伸晶状体、增厚脉络膜,最终达到物理性缩轴的目的。

综上所述,让我们再回顾一下小师妹的孩子。在进行了两个小时的雾视训练后,其眼轴缩短了0.02mm。这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都证实了雾视训练对睫状肌和晶状体都具有机械性牵拉作用,而这种牵拉在短期能够有效缩短眼轴。这正是我们大力倡导孩子们借助远向装置进行望远雾视训练的原因所在。并且,我们特别鼓励小朋友在睡前进行半小时至一小时雾视训练,因为在望远过程中,眼睛能够有机会进入缩轴状态。这种状态之前我们也通过一篇推文详细解读过,可以一直带入睡眠中,维持很久。


要想实现这一缩轴状态,关键在于制造成像超前的效果,这就需要给予一定的雾视量。 因此,如果家中配备远像光屏,我们非常鼓励孩子开展雾视训练。通过给予合适的雾视量,成像点将会由视网膜上或者视网膜后,落到视网膜前。躺若通过雾视离焦镜或者 D1远像光屏动态离焦,为孩子个性化制定合适的雾视量,孩子则既能清晰地看清雾视屏,又能充分调动睫状体放射状纤维,拉伸晶状体,进而实现短期缩轴的效果。如此持之以恒地训练,便有望达成进一步控轴甚至退轴的长远目标,以实现我们控度、降度的目的。


好了,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如果您觉得有帮助,请转发给身边的朋友,让更多的孩子受益!

END

如果关于近视防控有相关问题,可以扫码添加微信号:m75087959, 进群一起探讨。



眼科医生李路明
专注儿童青少年4L近视防控管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