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天启通宝,大家大部分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明代天启通宝,实际上元代也有铸造天启通宝。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元代天启通宝——徐天启。
徐天启为元末起义钱“五虎将”之一,元末起义钱“五虎将”之一指的是徐天启、龙凤、天佑、天定和大义通宝,这五套钱币,均为元末各地割据政权领袖韩林儿、张士诚、徐寿辉、陈友谅等铸造,是那段刀光剑影、血雨腥风历史的见证。
元末起义钱“五虎将”不仅铸工精良,数量稀少,在古泉界享有盛誉,而且风格类似,具有一样的时代背景,还有个共同特点一一价格都很贵。
徐寿辉(1320年—1360年),又名徐真一,蕲州罗田县(今湖北黄冈市罗田县)人,元末红巾军起义领袖,天完政权皇帝。
徐寿辉本来是个卖布的,他身格魁伟,为人正直,见义勇为,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威信。元末统治者昏庸残暴,迫害百姓,民不聊生,有一腔热血的徐寿辉于是在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八月,与邹普胜等在蕲州(今湖北蕲春)利用白莲教聚众起义,也以红巾军为号。
十月,攻占蕲水(今浠水),他被拥立为帝,国号天完(一说大宋)。
第二年,所部先后攻占今湖北、江西、安徽、福建、浙江、江苏、湖南等大片地区,众至百万。但因兵力分散,次年被元军打败,蕲水失陷,退入黄海梅山中。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被部将陈友谅杀死于采石(今安徽马鞍山西南)。后明玉珍追尊为应天启运献武皇帝,庙号世宗。
徐寿辉在元至正十八年改元天启,并铸天启通宝,凡大中小三类形制,分以折三、折二和小平对应。其中折三天启通宝,又有篆书和楷书两类,楷书数量稀少,寻一美品难得;篆书则更是泉界名品,乃徐天启钱试铸性质,目前仅见几品,无愧于古泉五十名珍。
元代“天启通宝”与明代的主要区别在于材质、字体和型体。元代“天启通宝”用紫铜铸造,颜色偏红,而明代的多用黄铜,颜色偏黄。元代“天启通宝”字体刚劲有力,大气舒展,而明代的则较为规矩。
元代“天启通宝”的“启”字中“户”字头为一撇,而明代的为一横或一点,“户”部第二画前者为横折左侧不出头,后者第二画横折从左侧出头。
为了区别这两种“天启通宝”,钱币界就将其分别称为徐天启和明天启。这两种货币不仅在历史上有着不同的地位和意义,而且在收藏界也有着不同的价值和收藏难度。元代“天启通宝”因其铸造时间短、发行量小,存世量稀少,因此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徐天启小平的价格大概在30,000-50,000左右;
徐天启折二的价格大概在50,000-100,000左右;
徐天启折三分为楷书和篆书两种,价格都是大几万到十几万不等,个人从这些年的市场情况来看,篆书徐天启折三应该要少于楷书。
关于徐天启,有这么一则藏家趣闻:
据清代名士戴熙的《古泉丛话》记述, 嘉道年间,藏家马爱林与姜怡亭在路上偶遇,互问最近可有所获。
姜怡亭取出一面精美的唐代铜镜,向马爱林炫耀。马爱林也拿出一枚“天启通宝”大钱,但神色颓然,似乎对这枚钱不大在意。
姜怡亭是大行家,立刻提出用铜镜换铜钱。马爱林以为自己得了大便宜,哪有不同意的道理。
后来,他知道自己用来换铜镜的是一枚珍贵的“徐寿辉天启通宝”,气得大叫:“怡亭绐我!”(怡亭欺骗我)。
后来民国收藏大家丁福保评论说,一块小唐镜仅值四元,而徐天启小平值一百,折二值一百五,折三的也值四十元。要不是马爱林后来又得到一枚天启折二,恐怕要把那份悔恨带到坟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