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钱皇帝也曾把玩否?
在中国,花钱的历史源远流长,其起源可追溯至汉代。最初,花钱主要作为民间娱乐的一种方式,其用途多样,包括开炉、镇库、馈赠、祝福、玩赏、戏作、配饰以及生肖等。由于这些钱币并非用于流通,其铸造材质通常较为粗糙,因而被民间俗称为“花钱”。
宫钱,作为花钱的一种特殊形式,其流通范围主要局限于宫廷之内。与民间流通的花钱相比,宫钱因专为皇室所用,其铸造工艺更为精细。
宫钱的历史同样始于汉代,并在清代达到鼎盛。近年来,随着清代宫钱的频繁发现,其在拍卖市场上的价格也随之攀升。这是因为清代宫钱均由工部宝源钱局的官炉铸造,铜质经过六次精炼以上,呈现出金黄色泽,触感细腻温润。据史料记载,清代宫钱起源于乾隆时期,其正面通常铸有帝号钱文,而背面则铸有“天下太平”、八卦图、“长命富贵”、“龙凤呈祥”、“延年益寿”、“康寿”等吉祥话语。在众多宫钱种类中,帝号钱文与“天下太平”的组合堪称最为经典。
清 光绪通宝背天下太平宫钱
实际上,宫钱的作用一般是古代皇宫内逢节日庆典作装饰、赏赐用的特制钱币,宫钱本身无实际流通功能,通常用于压邪攘灾和喜庆祈福。多厚重压手,工整大气。
清 福寿康宁宫钱(54.7×9.0毫米/145.6克)
很多宫钱是置于宫灯之下当作底座或盘玩之物,所以,你手里的清代宫钱,就极有可能被宫廷妃子、皇子贝勒,甚至是皇帝把玩过。如此说来, 把玩宫钱之时,颇有与历史共鸣之感,这便是收藏的魅力所在。
清 同治通宝背天下太平宫钱
实际上,清代宫钱应该 是从雍正朝就开始铸造的,不过这个时期所铸的钱币是地方进贡至宫内,并不是在皇宫内铸造,所以严格来讲不属于宫钱。
当前市场上流通的清代宫钱,许多实际上是从日本回流而来。自晚清时期起,一些太监便开始将宫钱偷运出宫,这些宫钱一旦流入民间,便可以直接兑换成现金。当时的宫钱均由官方的铸币炉铸造,主要用于皇宫内的节日庆典装饰。每年腊月,负责铸造宫钱的部门都会精心制作一批高质量的宫钱,并将它们送入皇宫。
清·同治通宝宝源宫钱大样(一组两枚)
清代宫钱的特点有哪些呢?
清代宫钱涵盖了内廷制钱、装饰、赏赐、坠帐、包袱钱等多种类型,其制作工艺达到了历史上的巅峰。这些宫钱的铜质上乘,工艺精湛,书法讲究,图案设计精美。每一枚宫钱都是对当时铸造艺术的完美展现,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清代宫廷文化的繁荣与精细。
现在发现的清代宫钱中,最常见的类型是正面是年号,背面是天下太平、八卦的宫钱。目前美品道光、咸丰、同治、光绪背天下太平宫钱的价格在中万左右,价格尚属低洼,值得关注。
而宫钱与民间花钱的最大区别在于,宫钱使用的铜质是精黄铜,而且制作也非常精致,很少出现底板坑坑洼洼,或者砂型不好、字体不精的情况,这也是辨别宫钱性质和真伪的重要判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