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国二十一年,国民政府的中央造币厂(即今天的上海造币厂)正式落成并开始运营,铸造并发行了一种特别的壹元银币。这枚银币的正面是孙中山的肖像,而背面则描绘了帆船、旭日和三鸟图案。接下来的两年里,这种银币继续被大量铸造,与民国三年发行的袁大头银元一起,成为了当时市场上最主要的流通货币。
然而,到了民国二十四年,国际市场上银价的突然飙升使得铸造壹元银币的成本变得过高。银胚的价格甚至超过了铸成银币后的面值,这使得继续铸造变得不再可行。面对这一挑战,国民政府决定将银胚的重量减半,并将银币的尺寸和直径也相应缩小,以适应当时的国际银价。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国民政府委托美国费城造币厂重新雕刻铸币钢模。
费城造币厂采用了当时最为先进的防伪技术,在硬币的齿边中间铸造了一个凹槽,以防止伪造的银币混入市场。样币铸造完成后,模具被送往上海中央造币厂。但由于新防伪技术(凹槽边)需要更新铸币机器,且设备投资过大,国民政府最终没有采用这项最新的造币防伪技术。结果,这项技术只留下了两套样币,作为历史的见证流传至今。
这两枚孙中山帆船壹圆和中圆的凹槽边银质样币,曾是著名中国金银币收藏家耿爱德(E.KANN)的珍藏。耿爱德早年直接从美国费城造币厂获得这些样币。1971年,耿爱德的遗藏在美国拍卖,被另一位知名藏家欧文·古德曼(IRVING GOODMAN)购得。二十年后,古德曼的藏品在加州比华利山庄拍卖,其中壹圆样币编号940号,中圆样币编号941号,分别被两位台湾知名藏家拍得,原本完整的一套两枚样币从此分离。2007年,中圆样币在北京拍卖,被之前购得壹圆样币的藏家以2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购得。经过17年的漫长岁月,这套传奇般的珍贵样币终于得以重聚。这套样币的包装古朴自然,版底透出银光,品相保存完好,无任何损伤,极为珍贵且难得。
这里还有一个关于民国二十五年一圆船洋大字版的故事:
王亢元,江苏无锡人,民国时期上海滩鼎鼎有名的实业家王禹卿的独子,著名收藏家。50年代初期,王亢元开始收藏中国近代金银币,后慕名来马定祥开在重庆中路靠近淮海中路的「祥和泉币社」,在那里与马相识。由于银币交易,因此他与马定祥的交往变得频繁起来,经常来泉币社坐坐,也会到马家店堂上面的家中吃饭,之后更与马家人成为了知己好友,由此马传德(马定祥之子,著名钱币收藏家)也对这位说话风趣的富人“王家伯伯”有了极深刻的印象。
王亢元
王亢元性格虽然古怪,对自己刻薄,但是他极其好学,马传德曾经在他三楼卧房看到他睡觉那张大床,床的一半堆的满满的都是碑帖古籍书册,在昭通路这条街上,整街的古籍店铺及摊贩店主都认识他,都称其为“王先生”、“王老板”。对那些喜爱的破旧的古籍版本以及碑帖他是从不讨价还价的,以重价购买。
后来,王家经济掌控在了王亢元继母的手里。王亢元为了能继续收集银币,不惜变卖了家中一些高档值钱的家具。一次马传德去他家,看见他正在搬一个很大很大的美国制造的GE牌冰箱(马传德以前从没看到过这么大的冰箱),在上海滩这么大的冰箱可能也就仅仅几台,他就拿这些变卖家具的钱买了大量的珍贵钱币。
王亢元托马定祥代收金银币,都是根据施嘉干先生的《中国近代铸币汇考》来配的。每买到一枚,就在书上将这枚银币的图片上做个记号,画个圈,表示已经买到了,日积月累,看的多了,研究的透了,甚至他看出施嘉干先生所著图册中居然将一枚改刻过的银币列在其内,马定祥对他说:“王先生,你现在研究到家了。”他很为得意。
在50年代末期,马定祥让给王亢元整套的广东七二、七三银币,另外还有一枚广东光绪寿字一两银币,这枚精美绝伦的银币当时马定祥给他的价格仅仅为500元人民币,而现在这枚银币市场价应该会在800万人民币以上。
王亢元先生贵为民国上海最有威望的藏家之一,仍然为苦寻一枚钱币而举家之力,许诺以十幢洋房的代价交换,然未能如愿。其苦苦寻觅之宝,正是民国二十五年壹圆大字版帆船银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