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相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典型案例
程某,男,38岁,工人。
主诉:因腰痛向左下肢放射10天。
既往史:患者既往有腰痛史,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痛,并向左下肢后外侧放射,不能坐立及行走。在当地医院就诊,CT检查诊为L4~L5腰椎间盘突出症。该院建议行髓核摘除术治疗,但患者拒绝,经局部封闭后未见好转,遂前来针灸治疗。现症见:表情痛苦,腰痛并向左下肢后外侧放射,夜间较甚,转侧不便,不能坐立及行走,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
查体:脊柱向左侧弯,腰椎生理前凸减少,L4~L5左棘旁压痛明显并呈放射痛,左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中医诊断:腰痛(气滞血瘀证)。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方法:
(1)针刺:先施盘龙针法,然后针刺华佗夹脊L3~L5(左右交替)、秩边、环跳、委中,予以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
(2)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取穴:气海俞双侧、大肠俞双侧、关元俞双侧,每穴透穴注药0.2~0.3ml。
(3)中药:独活15g,桑寄生10g,杜仲10g,牛膝10g,细辛3g,秦艽10g,茯苓10g,肉桂(焗服)5g,防风10g,川芎10g,党参15g,炙甘草6g,当归10g,生地黄10g,赤芍10g,牡丹皮10g。水煎服,每日1剂,共7剂。
针刺治疗每周3次,穴位注射每周2次,中药每日1剂。
治疗4次后,腰腿痛减轻,可以坐立及慢行,夜间无明显疼痛,继续治疗6次后腰腿痛消失,疾病痊愈,随访1年无复发。
按:中医学认为,椎间盘突出症属“腰痛”“痹证”范畴。本病多为中老年体弱或损伤日久,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筋骨失养,风寒湿三邪乘虚侵入人体,留着关节,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不通所致。以肝肾亏虚为本,经脉不利为标,病性属“本虚标实”,故治疗多以补益肝肾、活血通络为法。从经络辨证上来看,腰背部属于足太阳膀胱经走行之处,同时与华佗夹脊穴、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相连,夹脊穴连线位于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之间,根据穴位局部解剖可知,每穴都在相应椎骨下方发出的脊神经分支及伴行动脉、静脉分布,而脊神经后根属感觉根,含有感觉纤维。本病在脏腑辨证上与肝肾相系,同时又与风、寒、湿、热之邪及瘀血、湿浊等病理产物相关,需要从多个体系进行辨证,并与西医诊断相结合,方能对此病有全面的认识。
治疗上,在综合辨证的基础上,应根据不同疗法的特点而选择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盘龙针法调理经络;中药汤剂祛邪固本;穴位注射既可刺激经络穴位,又可使药物趋于病灶,将针药相须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岭南针药相须流派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集粹
ISBN:978-7-117-36388-4
主编:李滋平,梁兆晖
定价:59.00元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扫
码
购
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