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学习札记
细辛配辛通攻下药疗阴结胁痛
仲师不仅在《伤寒论》中创三承气汤治阳结便秘证,还在《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篇中创大黄附子汤治阴结便秘证。
方以细辛合附子辛通散寒,配大黄宣闭开结,细辛、附子并制大黄苦寒之性而存其走泄之力。徐忠可曰:“附子、细辛与大黄合用,并行而不悖,此即伤寒论大黄附子泻心汤之法也。”
本方与麻附细辛汤均用细辛配附子,以增其温阳驱寒作用。所异者,彼方配麻黄侧重外散,属温经解表法;本方伍大黄偏于里下,属温通导便法,同中有异,非对药性了如指掌并有丰富临证经验者,难有如此奇妙之组方。
自仲师倡此类寒温并用,苦辛通降之法以治消化系统疾病以来,从者如云。如《痧胀玉衡》细辛大黄丸等方均是宗此法而制成的代表方。他如《备急千金要方》《本事方》中诸温脾汤虽未用细辛,若细析方义,仍未离苦辛温通法,如能很好掌握该法之运用,于临证裨益大焉。
另,虽《本草纲目》曰细辛“便涩者宜用之”,在《长沙药解》更明指细辛能“润大肠而行小便”,但承忠委则认为,细辛之润,非本身有滋润作用,乃是通过散与行的双重作用来宣畅气机,敷布津液的。故对因日久寒结,气滞津郁,大便不畅,甚至秘结难行者,辅以大黄推积荡滞,辛开与苦降并用,始可共收通便之效。其临证常取细辛、大黄各等量(5g左右),再加火麻仁、郁李仁、当归、白芍、大腹皮等以更增其效。对老人便秘尤妙,气虚明显者,重用黄芪。
至于大黄附子汤中之附子,若非寒沉冷痼,可舍去不用。故大黄、细辛组成的药对不仅可作为温下法的基本方,用治冷秘,还可治多种寒热错杂的胁腹痛。利用细辛辛润宣通之理及直接的麻醉镇痛作用,配合大黄之清热,活血而取效。通过升清降浊,燮理气机组成的辛开苦降一法,实为治消化道疾患的最常用大法之一。在《临证撷萃》中载录了他用此法治愈一花甲老人腹痛便秘五日服西药不效者。
THE END
【本文选自《临证启示录》,人民卫生出版社,作者:马继松。人卫中医编辑整理。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扫描下图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本书详情。】
长按上方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进入购买
随手点个【在看】传播健康、分享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