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法治疗妇科疾病历史悠久,早在《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中就有用矾石丸纳入阴中,治疗湿热带下的外阴冲洗、阴道纳药等外治法的记载。妇科外治法沿用至今,在理论研究、药物剂型、用药途径、施治方法、适用范围等方面有了长足进展。许老认为外治法可弥补内治法的不足,尤其是外治法药物用量可偏大,既可加强疗效,又无胃肠刺激反应。许老诸多外用经验方如中药灌肠方、足浴方、中药离子导入方、外敷方等配以相应的中医外治技术在临床广泛应用,尤其在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等妇科疑难杂症方面,疗效突出。下面详细介绍许老临床常用的中医护理适宜技术。通过直流电流将离子型药物经电极定位导入皮肤,通过皮肤生物膜进入组织或体液循环的一种结合中药、穴位及电流物理作用的疗法。根据离子透入原理,运用中药药液,借助药物离子导入仪的直流电场作用,将药物离子经皮肤或黏膜导入盆腔或胞中,并在局部保持较高浓度和较长时间,使药效得以充分发挥,用以治疗慢性盆腔炎、输卵管阻塞、妇科术后盆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陈旧性异位妊娠、外阴炎等。将纱布棉垫用药液浸透,敷于少腹子宫穴处(子宫穴,经外奇穴名。出自《针灸大全》。别名侠玉泉、肖必。位于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3寸。在腹内、外斜肌中),将正负电极板、热敷磁疗垫先后覆盖于纱布棉垫上(正负电极板禁止接触),上压2kg沙袋,根据患者的感觉、病情、年龄、体质等调节电流强度。电流为5~10mA,每次20分钟,每日1次,14天一疗程。妊娠期、不规则阴道出血禁用;月经期慎用;过敏体质者慎用;治疗时有揉捏、拍打、震颤、麻热等感觉,电流量以舒服、能耐受为宜。局部皮肤出现皮疹、瘙痒,或治疗中出现刺痛异常反应时暂停治疗,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处理;注意保护患者隐私。电击伤:①预防。治疗前充分评估电极片放置区域皮肤情况,避开皮疹、皮损、破溃区域;治疗中不要挪动身体和四肢,避免对电极片进行抻、拉、抬起等动作,以免发生电极片移位,导致电击伤。②处理。立即停止治疗,评估皮损的严重程度,遵医嘱予以相应处理;皮损愈合前严禁在该区域行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过敏性皮疹:①预防。过敏体质者慎用;治疗后及时清洁皮肤,去除残留药液。②处理。评估皮疹程度,遵医嘱涂抹抗过敏药膏;耳穴贴压风溪、肾上腺、神门、内分泌等穴;变更治疗部位,必要时停止该项治疗。将药物加工并加热后,敷于患病部位或特定穴位,借助温热之力,将药性由表达里,通过皮毛腠理,循经运行,内达脏腑,疏通经络,温中散寒,畅通气机,镇痛消肿,调整脏腑阴阳,从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利用热气熏蒸湿敷下腹部和腰骶部,使药物通过皮肤直接渗透和吸收,加快盆腔血液运行,促进气血运行畅通,从而缓解局部组织粘连,促进炎症吸收。先把具有温通、活血化瘀功效的外敷方轧碎,装入布袋中,淋湿,上锅蒸煮30分钟,趁热取出,置于毛巾上,隔毛巾交替敷于下腹部和腰骶部的相应穴位上,湿敷温度控制在40~45℃,治疗局部以温热、舒适感为宜,两部位每20~30分钟交替变更一次,治疗时长60~90分钟,每日1次,14天一疗程。妊娠期禁用;月经期、不规则阴道出血慎用;过敏体质者慎用;每20~30分钟变更湿敷部位,以避免烫伤和继发效应的发生;湿敷时以微微出汗为宜,夏季治疗后多饮水,冬季治疗后注意防风保暖;注意保护患者隐私。烫伤:①预防。治疗前充分评估治疗部位皮肤情况,严格把控湿敷温度,如有皮疹、手术瘢痕、妊娠(生长)纹等需降低治疗温度2~3℃;湿敷包放置在隔热毛巾上静置10~15分钟后,待热气均匀穿透毛巾后开始行热敷治疗,先敷腰骶部,再敷下腹部,每20~30分钟变更一次治疗部位。②处理。立即停止治疗,评估烫伤的严重程度,遵医嘱予以相应处理:一度烫伤予以烫伤膏局部涂抹,浅二度烫伤局部出现小水疱,无须处理,局部涂抹烫伤膏,可自行吸收,若水疱较大,由医护人员用无菌注射器抽吸疱液,并用无菌纱布覆盖。三、中药保留灌肠
将中药药液从肛门灌入直肠至结肠,使药液保留在肠道内,通过肠黏膜对药物的吸收达到治疗多种疾病的方法。临床上常用的中药保留灌肠法有直肠注入法和直肠滴注法两种。
【治疗目的】
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
【原理】
根据女性生理解剖特点,子宫、附件与直肠毗邻,直肠给药,药物可通过直肠黏膜吸收,直达病变部位,免去胃肠道对药物的影响,温热的药液可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增加了药液进入盆腔组织的有效度,更好地促进炎症消退。同时因药物的有效浓度维持时间更久,还可明显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
【方法】
将灌肠方剂煎煮成药液,加温至42℃,睡前30分钟,患者治疗前排空二便,取左侧卧位,抬高臀部10cm,12号硅胶肛管润滑后经肛门缓慢插入15~20cm至结肠内,灌注药液温度38~40℃,速度15~20ml/min,灌注时长约10分钟,保留时长以4~6小时以上为宜。每晚1次,灌注药液的量为150~200ml,14天一疗程。
【注意事项】
妊娠期、月经期、不规则阴道出血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治疗时如出现小腹轻度胀满不适或轻微疼痛,但不影响睡眠;下腹串气,或有肠鸣;大便次数增多,1~3次/d,为稀糊便均属正常现象。如出现心慌、出冷汗、恶心、剧烈腹痛等,应立即终止灌肠操作,同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并报告医生。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灌肠药外溢:①预防。治疗期间,少食或不食用咖啡、酸奶、豆类、瓜类、洋葱等生冷、胀气、通便、利尿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油腻、不易消化吸收之菜品;晚间汤药尽量早服,适量饮水,避免因饮水过多而起夜;治疗前排空二便,伴有腹泻及严重腹痛时暂停治疗;按要求控制灌肠液温度、灌注速度及压力;首次灌注量减半,待适应后逐渐增至正常治疗量;灌肠后卧床休息,减少下地活动;②处理。安抚患者,予以心理疏导,避免因治疗失败增加心理压力;通知医生,酌加补骨脂、诃子、石榴皮等涩肠止泻之品,协助药物吸收。耳穴贴压选取大肠、小肠、皮质下、神门、交感穴。
四、耳穴贴压
采用王不留行籽、莱菔籽等丸状物贴压于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防治疾病、改善症状的操作方法,属于耳针技术范畴。
【治疗目的】
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
【原理】
根据中医经络学说的理论,耳与经络、脏腑关系甚为密切,脏腑、经络不和反映于耳,通过对王不留行籽等物的反复按压,刺激与脏腑对应的耳穴,调理脏腑气血,从而达到调节脏腑功能活动、治疗疾病的目的。
【方法】
结合患者病证及主诉,探查耳穴敏感点,确定贴压部位,用75%乙醇自上而下、由内到外、从前到后消毒耳部皮肤,用止血钳或镊子夹住王不留行籽耳贴,贴敷于选好的耳穴上,并给予适当按压(揉),使患者有热、麻、胀、痛感觉,即“得气”。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每穴1~2分钟。
【注意事项】
妊娠期、严重心脏病禁用;耳部皮肤有炎症、破溃、冻伤的部位禁用;对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年老体弱者按压宜轻,急性疼痛性病证宜重手法强刺激,习惯性流产者慎用;根据不同病证采用相应的体位,如胆石症取右侧卧位,冠心病取正坐位,泌尿系结石取病侧在上方的侧卧位等;每次选择一侧耳穴,双侧耳穴轮流使用,夏季留置时间1~3天,冬季留置3~7天;贴压耳穴应注意防水,以免脱落。
【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疼痛:①预防。评估患者疼痛耐受情况,治疗前做好充分解释与沟通;结合患者证型与体质,选择适宜的按压手法。②处理。适当调整贴压部位。
【本文选自《许润三妇科临床心悟》,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许润三,王清。扫描下方二维码可查看本书详情。】
长按上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