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润三妇科临床心悟——妇科常用中医护理适宜技术(二)

健康   健康   2024-12-17 07:04   北京  
点击箭头处“人卫中医”,关注我们哦!! 

中医外治法治疗妇科疾病历史悠久,早在《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中就有用矾石丸纳入阴中,治疗湿热带下的外阴冲洗、阴道纳药等外治法的记载。妇科外治法沿用至今,在理论研究、药物剂型、用药途径、施治方法、适用范围等方面有了长足进展。许老认为外治法可弥补内治法的不足,尤其是外治法药物用量可偏大,既可加强疗效,又无胃肠刺激反应。许老诸多外用经验方如中药灌肠方、足浴方、中药离子导入方、外敷方等配以相应的中医外治技术在临床广泛应用,尤其在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等妇科疑难杂症方面,疗效突出。下面详细介绍许老临床常用的中医护理适宜技术。

五、中药泡洗治疗

借助泡洗时洗液的温热之力及药物本身的功效,浸洗全身或局部皮肤,达到活血、消肿、止痛、祛瘀生新等作用的操作方法。

【治疗目的】

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原理】

借助温热及药物本身的功效,使药物分子透过皮肤微循环进入血液循环。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起到疏通腠理、透达筋骨的作用,改善血液循环。

【方法】

关闭门窗,将4043℃左右的药液注入盛药容器内,将膝部以下部位浸泡于药液中,浸泡2530分钟。

【注意事项】

月经期、不规则阴道出血慎用;过敏体质者慎用;泡洗过程中,应饮用温开水300500ml,以微微出汗为宜,注意防风保暖,如出现头晕、心慌等异常症状,应立即停止泡洗,并报告医师。

六、艾灸疗法

通过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熏烤人体的热敏穴位,利用艾叶产生灸火的温热效应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治疗目的】

散寒除湿、行气通络。

【原理】

中医理论:以脏腑理论为指导、经络学说为依据,通过艾叶燃烧产生的温和热力刺激体表腧穴,经过经络传导激发脏腑功能,从而达到调整机体阴阳气血运行的目的。

现代理论:通过艾叶燃烧产生的药物作用、温热作用及光辐射效应作用于局部,改善血液循环,对神经内分泌、机体代谢及免疫功能有整体调节作用,最终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方法】

艾灸疗法分为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温灸器灸等。临床比较常用的是艾条灸。患者取侧卧位、俯卧位、平卧位、坐位等舒适、适宜施灸的姿势,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拟灸部位(多为腧穴)进行施灸熏烤,灸火距皮肤距离为23cm使患者局部产生温热感但并无灼痛为宜。一般每个部位灸10~15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常用的穴位有中脘、神阙、子宫、气海、关元、中极、足三里、三阴交、肾俞、腰阳关、八髎等。

【注意事项】

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禁灸;阳热、阴虚火旺性疾病慎灸;过敏体质者慎灸;应遵循先上后下、先背部后胸腹、先头部后四肢、先阳经后阴经的顺序;空腹或餐后1小时内不宜施灸;艾灸前后,可以喝一杯温开水,有利于艾灸后排毒;艾灸时注意局部保暖,勿受风寒;艾灸后饮食以清淡为主,不要食用油腻、生冷食物,4小时后可洗温水澡。

【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烫伤:①预防。艾灸时,施灸者的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通过施灸者的手指感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随时调节施灸时间和施灸距离,患者身体不可随意摆动,以防艾灰脱落烧伤皮肤。②处理。局部出现小水疱,无须处理,可自行吸收,若水疱较大,由医护人员用无菌注射器抽吸疱液,并用无菌纱布覆盖。

晕灸:患者突然出现头昏、眼花、恶心、面色苍白、脉细手冷、血压降低、心慌出汗,甚至晕倒等症状。①预防。对于初次施灸者,治疗前应做好充分解释与沟通;患者取舒适体位,体弱者避免刺激过重;热敏感者热力及灸量要由小到大、由少到多;过饥过饱、醉酒、极度疲劳、恐惧紧张者不宜施灸。②处理。轻度:停灸;患者移至通风处,抬高下肢,头部放低,静卧。温热开水或热茶饮服。重度:停灸;平卧,雀啄灸百会,直至恢复意识;必要时心肺复苏。





七、揿针

揿针,又称为揿针型皮内针,是临床皮内针的常见类型,皮内针刺法又称“埋针法”。《素问·离合真邪论》有“静以留之”的刺法记载。现常用于耳针、阿是穴埋针、辨证取穴等。

【治疗目的】

疏通经络气血,调节脏腑阴阳,扶正祛邪。

【原理】

揿针刺入后,较长时间埋藏并固定于腧穴部位的皮内或皮下,给皮部以微弱、持续而稳定的刺激,不断促进经络气血的有效运行,从而激发人体正气,起到祛除病邪的作用。

【方法】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选取相应的体穴,用75%乙醇擦拭消毒穴位处的皮肤,待干后,将揿针从包装中取出,轻置于穴位上,从针柄部向下轻轻将针按压入皮内。埋针期间每穴揉按12分钟,每日按压34次,每次至少间隔4小时,按压时以酸、胀、麻、轻度疼痛为正常感受。常规每次贴压58个穴位,埋针时间根据患者病情、病症、季节而定。一般秋冬季以2448小时为宜,暑热时不宜超过24小时。常用穴位有内关、中脘、关元、气海、中极、子宫、命门、腰阳关、肾俞、脾俞、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

【注意事项】

妊娠期慎针;合谷、三阴交、缺盆以及腹部、腰骶部腧穴禁针;大怒、过劳、过饥、过渴、醉酒时禁针;皮肤损伤、皮疹、瘢痕处禁止埋针;胶布过敏者禁用;晕针者慎用;埋针、起针时,操作手法须垂直下压或上提;起针时,防水贴膜对角向内(粘贴面)对折,避免挤压中心区域,发生针刺伤。

【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皮肤感染:①预防。操作过程中应遵循无菌原则;埋针处不宜水浸泡。②处理:夏季多汗时,应注意检查埋针处有无汗浸皮肤发红现象;如出现发红疼痛,要及时检查,有感染征象时立即起针;若已发生感染,应常规消毒,必要时遵医嘱局部外涂消炎药膏,如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若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应积极对症治疗。

THE

END


【本文选自《许润三妇科临床心悟》,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许润三,王清。扫描下方二维码可查看本书详情。】
许润三妇科临床心悟
ISBN:978-7-117-36086-9
主 编: 许润三,王清
定 价:68.00元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长按上方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进入购买




随手点个【在看】传播健康、分享知识~~~


人卫中医
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药中心主办。关注人卫中医,领悟岐黄真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