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二十几天就过年了,过年最重要的就是年味,年味除了孩子要穿新衣裳,最关键的还有年夜饭。家住西区的邱陈,一大早就上了一趟菜场,说的要烧一道充满年味的硬菜。
邱陈是我们节目的老熟人了,平时一直双博馆、个园、何园各大景点,给游客们做志愿讲解,而今天邱陈脱下志愿者衣裳,要做的这道菜就是杂烩。说起杂烩,我们扬州人每家年夜饭的菜单上,都少不了这道菜。
邱陈:现在外面什么都能买得到,手做一下有仪式感,你要是去外面买一份杂烩回来就没有意义了。
说起杂烩这道菜,其实论起它的历史,还要追溯到汉代。据悉当时汉成帝一天之内把自己的五个舅舅同时封侯,这汉成帝可能原本想着知恩图报、一碗水端平,却万万没有想到这五个舅舅却都不满意,就此哪个也不理哪个,就连各自的“门人”也被禁止往来。“五侯不相能,宾客不得来往”。而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关键人物。
邱陈:这个人姓楼,叫楼护,这个人很奇怪,他到每个侯家都很吃得开,这五个侯之间反而不来往,但每个人都把他作为座上宾,到人家去了之后又吃又带,你说总吃总吃,相对而言没有味道了,他回来就突发奇想,他把五个侯带回来的菜全部弄到一起,把它烩起来,这个菜就叫什么呢?五侯鲭,这个字怎么写呢?就是“鱼”字旁打一个“青”字,在字典里面查是多音字,读“青”的时候就是鱼的一种,读“zhēng”的时候就是五侯鲭。
五侯鲭,出自《四库总目提要》,再后来,这“五侯鲭”虽然依旧保留了贵族气,但已经能相对大众化了,也更接地气了。
邱陈:我们扬州叫全家福,浙江一带叫福寿全。我们小时候家里大人就跟我们说了,一旦上杂烩,扬州有个说法,不叫杂烩,叫头菜,上头菜。
在我们扬州,不管是寿宴还是喜宴上,都有这道菜。上头菜,也就奠定了杂烩的“地位”。毕竟里头有荤有素品种多,鱼圆、肉圆、鹌鹑蛋、肉皮、蛋饺,一个都不能少,今天为了做出更好的口感,邱陈还单独手工做了肉圆。
邱陈:这还只能溜边,不能动,如果说动的话,肉圆子可能会散掉。
杂烩,是过年的味道,是万家灯火,是欢声笑语。邱陈家儿子今年要研究生毕业了,最近还没放假,邱陈做这道充满年味的大菜,他说的,今天这道菜其实是为一位老人做的。
邱陈:在家吗?吴阿姨(在家呢)你好,你好,吴阿姨,我今天烧了一个杂烩,你来尝尝看,看看我手艺怎么样(感谢,感谢)我们扬州的老传统。
她叫吴正霞,今年80岁,平常一个人生活,孩子们都有自己的家庭,也提出过把妈妈接过去一块住,但人老了,更欢喜享受一个人的空间,所以子女们只有平常时不时的回来看看老妈妈。邱陈作为一名志愿者,平时也比较了解社区的独居老人,所以今天特地给吴阿姨做了一道杂烩,提前感受年味。
邱陈:肉圆是早上买肉自己做的,现做的,你吃,一顿吃不掉,可以盛点出来,加点青菜烩一下。
吴阿姨: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不是今天一天两天,多少年了。直接是刮刮叫,100分,满分。
邱陈:我考虑到老年人吃的时候咸头要稍微淡一点,你假如嫌淡了就加点盐,烩菜的时候。比如今天加大白菜、青菜,稍微放一点盐就行了,其它都不用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