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至今,朋友圈时常看到有人在发各种“报告”和“回顾”,是一种记录的“数字资产”。
例如,高德或百度地图记录了你这一年去了哪些地方,城市;读书APP记录你打开了多少本书籍,在阅读上花了多少时间;美团和饿了么餐饮外卖平台则记录了你在餐饮、外卖上花费了多少钱,经常点哪些等。
我没看抖音,自是不知道它是否也有出类似的报告或回顾。反正微信是没有。以我愚见,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是不会出现的。原因是,你看到了在短视频上花费了这么多的时间,那有些“觉醒”的人还不得立马注销、卸载APP啊。况且,这又不能给你带来更多的激励或改善。
当然,岁月无痕,人生有迹。能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为以后留下点什么印迹也是好的。恰巧,今天,这个周六。我又坐在平时常来的图书馆里读到了苏轼的一首诗。如下: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六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人生到处奔走,飘忽不定,就像候鸟随季节更替而来回飞。偶尔还是会留下自己的脚印,至于最终飞向何方,我们无需过于计较。
万物都有其生长的时令,心灵的成长和收获也有其特定的季节。每个人也都有属于自己的“花期”,我们不必急于证明自己。
给自己顺手留点人生印迹何尝不是一件不问东西的事呢?比如关于我自己的一些记录。高德地图记录了我在2024年经过38座城市,美团骑车记录我骑行了586公里等。
《小飞学长》公众号记录了我今年写了320余篇文章,还记录了我经常在晚上九点左右开始编辑的习惯(下班回来,做完饭吃后才开始阅读与写作)。
除此之外,也记录了这一年里我的内容多少人阅读过。2024年,共计100.6万人次阅读过我的文章。(感谢大家,Respect )。
京东读书APP则记录了我2024年常阅读的书籍类型——企业管理。最常读的作者。
以及,根据阅读时常排名的年度书单。这些都是“数字资产”。都是自己在2024年所留下来的部分痕迹。
而这样痕迹,在互联网下生活的人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有。
在互联网时代,几乎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痕迹。为了圆自己曾经的“文艺梦”,我从一位上海阿姨那里购买了一台十多年前的二手相机,也因此比往年更多地外出拍摄。阿姨告诉我,她的儿子通过香港优才计划落户香港,全家计划卖掉上海的房子搬过去。
因此,闲暇时不愿意在狭窄的房间里。夏天去图书馆、咖啡店蹭冷空调,冬天则出去蹭热空调。就像这会,即使不看书,在从床上坐着也能写,但还是喜欢来图书馆这里。
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快节奏下待太久后会发现,每一个能够与自然交流的日子,都值得被深深地祝福。
纵使岁月无痕,人生也会留下些许的痕迹。不妨试试看,为自己的生活留下一些印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