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光:打蒲草帘的回忆

文摘   2024-11-27 17:57   河北  

文/(河北阳原)王成喜



在我读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学校常常组织我们搞勤工俭学。在班主任冯佐义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七二班的同学们参加过多种多样的生产劳动,而其中最令我难以忘怀的,便是那次打蒲草帘的经历。


我们生活的村庄,村北矗立着四座水坝,那里生长着郁郁葱葱的蒲草。每当大雪纷飞之后,坝面便逐渐结冰,而且冰层越来越厚,雨水之前,人踩上去不会压蹋。在这样的时节,村民们通常会前往坝里割取蒲草,用以烧炕取暖。然而,那年刚入冬,大队干部便通过广播告知村民们:村里的水坝蒲草不要随便割,因为学校需要用来打制草帘。村民们对此表示了极大的支持,为防止学生滑倒,确保安全,有在坝口修路的,有在在冰面撒土的。


全校初中师生说干就干,迅速行动起来,利用前四个星期天的时间前往坝里割取蒲草,并将割下的蒲草扎成捆背回学校。探寻和班组的顺序,这些蒲草被整齐地堆放在操场南边,以防失火。


学校精心安排了接下来的两个月,每周二、四的中午,由学校工友负责烧煮两大锅开水,再掺入几桶冷水,将混合后的水均匀地浇在蒲草上,反复翻动后让其焖上数小时。待到下午第二节课下课铃声响起,大家便迫不及待地开始动手打制草帘,而我们的教室则变成了临时的车间。在第一天,学校特地邀请了村里的郑青老大爷来亲手教授我们打帘子的技巧。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我们很快就掌握了要领。随后,老师将全班学生分成八个小组,每组五到六人不等。我与冯淑清、司岗、龚家平、张庭元五人组成了第四组,张庭元担任组长。


那一天,我们只完成了大半块草帘,每块要求长2米、宽0.85米。到了第二天,组长给我们分配了具体的任务:他负责从操场挑运蒲草到教室;冯淑清在教室里负责配料和分发;司岗则负责摆放和修理;而我和龚家平则站在工作台的两边,专注地缠绳压杆。最后,大家一起合力收边。


在劳动场上,大家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要知道,在此之前,我们在同一个班级里学习了一年多的时间,男生女生即便是同桌也未曾交谈过一句,更多的是在桌子上用粉笔划着“三八线”。然而,在打蒲草帘的过程中,同学们却自然而然地叫出了彼此的名字,声音亲切而响亮。


从此,大家都开始期待着打蒲草帘的日子,即便干上大半天的活也不觉得累。冯淑清和龚家平,一个是皮毛厂副厂长的小女儿,一个是大队干部的老闺女,虽然是女生,但她们并不畏惧辛苦。而我们三个男生更是干劲十足,初次体验到了“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乐趣。到了第二天劳动时,大多数同学已经成了熟练工。晚上八点收工时,我们小组已经成功打制了一块半的草帘。


第一个月结束时,我们小组总共打了25块草帘,这些草帘被卖给县城瓷厂的工人们铺床使用。据说它们具有隔潮保暖的作用,因此深受欢迎。我们的产品全部合格,每块售价六角,总计十五元。我们用其中的一角六分钱为郑青老大爷买了一盒“钻石”牌香烟以表谢意。他深受感动,认为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剩下的钱我们每人分了二元五角,其余的部分则用来购买麻绳坯子,以备下个月打帘子时使用。那时候上学,学校并不收取杂费,因此我们用这些钱的一部分孝敬父母,大部分则用来购买学习用具。当然,也有人用几分钱买水果糖吃——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挣来的钱买的糖似乎更加甜美。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打蒲草帘的经历,我们不仅学到了宝贵的劳动技能、增加了收入,更重要的是建立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深厚友谊,并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年我们打制的蒲草帘在年底时已经全部销售一空,就连下脚料也被我们送到了村里的敬老院用于烧炕取暖。可是,这段难忘的经历却铭刻在我的心中,至今记忆犹新。

生活百家
分享美食、美景、美文、美好生活.。 家长里短,油盐酱醋,皆可成文。欢迎赐稿!!! 邮箱:348611123@qq.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