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河南长垣)王自亮
还没走到门口,老潘已经频频挥手了,大声喊着:来啦!
有些日子不见了,久别重逢,有一种难以抑制的喜悦。
和老潘相投,每次来路段,都爱在他门前站站,跟他聊聊,虽然他那浓重的山西口音,很难听懂。哪怕,看他忙忙碌碌的配钥匙,发出刺耳的声响,也是一种享受。
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这世上,人海茫茫,认识容易,可要相契很难,这是强求不来的。
老潘是锁匠,他是山西人,在这边已经三十多年了。他最早是在南街一家金店里打银首饰。光头,赤膊,四方脸,脖子里挂一串金灿灿的链子。
那时的他年纪还轻,有着一股帅气。后来,金店闭业,老潘当银匠时他不知什么时候跟一个老师傅学了开锁配钥匙的手艺,就干起这行,还得心应手。或许,这与他银匠手艺是相通的。天下的事,一通百通,一巧百巧。
不同的是,他以前给人打工,现在给自己打工。
说起这道街,老潘比很多本地人还熟。郜坑在哪里、书院坑在哪。很多少小离家的外地游子,回来就找老潘。要老潘给指点某地在哪,哪座房子以前啥样。老潘都能绘声绘色地描述出来。
起初老潘是摆个摊。每天在路边停两辆三轮车,车上摆了牌子:修锁配钥匙。有活跑活,没活就守着摊。
后来,市容市貌提升,不让有路边摊,老潘就在老城南街租了一间小门脸,把家当全部搬进去,铺盖也挪进去。前面营业,后面住人。算是一家店了。
老潘在哪,哪就是人场。以前是路边,现在是这小店。没事了,吃过饭,一早就有人聚来,坐门前聊一聊,说一说老城旧事,谈一谈英雄经历。老潘一面说,一面剥脱了手链,在光头上摩梭,头也亮,链子也亮。
其实,蒲地人很多是从山西移民至此的,大部分人提起山西还有一种原乡情结,还会感觉很亲切。加之老潘实在,在这里混得很开,人缘很好,周边熟悉的人都叫他三狗。他应该是行三,小名狗子。
老潘很勤快,也很节俭,绝不会下馆子,自己买点面条,开水一下,就是一顿饭。
理发都是自己。有一次理发,理发师收了他十元,心疼得没办法。出来就发了狠。自己去理发铺子买了一套工具,自己对了镜理,“理发店别想再挣我的钱!”老潘说。
他很少回去。他只是春节回去一趟,大多时间都在这里。“路费太贵了。”他说。这么寂寞的日子,他一个人也习惯了。
这些年,他见了这条老街从繁华到冷清的过程,见了店铺从开业到搬走的过程。
“哎呀,现在生意不好做,人越来越少了。你看,街上哪有人。”他摇着头,指点着,目光一片茫然。
他所见的,就是这道街。
这是一个淳朴善良的人。每天早上,经常会发微信问侯,是老潘发来的。他的微信头像,是个小女孩,五六岁,一身红衣,长辫子,很可爱,这是老潘的孙女。他微信里还常发一些孙女的视频。看得出,他很爱孙女,很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