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河北阳原)王成喜
自古以来,家谱便是家族历史的珍贵记录。岁月流转,世事变迁,唯家族血脉,如江河绵延,生生不息。家谱之存,乃家族世居之证。人犹树也,根深则叶茂,枝繁而干壮,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自大伯仙逝,珍藏《王门老家谱》(居住在曲长城村的王姓一世祖所立的王门家谱,下简称“老家谱”)的重要责任,便落到了我的肩上。
据族人口口相传,我的祖辈从山西洪洞移民到达陕西韩城、岐山一带。老家谱记载,岐山部分族人被拔壮丁带到了河北省西宁县(今阳原县)东白家泉乡小盐厂村。约二百三十年前,小盐厂村一位族人联姻曲长城村冯氏,迁至曲长城村。
老家谱记载到九世或十世。长辈的姓名,奇世主(如1、3、5、7、9)是两个字的居多,偶世(如2、4、6、8、10)都是三个字。而三个字的弟兄中,有的是第二个字相同,有的则是第三个字相同,这些字普遍都带有辶、宀、贝、王 、钅、木、氵、火、艹、礻等部首。从十一世开始,名字均为三个字。
自一世祖入住曲长城村以来,先辈们大多数为人正直,勤耕苦读,尤其是第四代人做过珠宝生意,称得上当地的名门望族。之后的几代人从文习武,各有建树,坟茔上立碑立柱,很是讲究。村东两片祖坟彰显了“坟后高又高,子孙逞英豪"的特质。
2018年暑期,五叔等一行四人,自驾两辆汽车,从曲长城村出发,踏上了奔赴岐山的寻根问祖之旅。在一周的时间里,大家千方百计寻找相关线索,马不停蹄地拜访了十多位老年人,也算是收集到了有价值的家史资料,基本上印证了老几辈人的传说。为更好地了解我王氏的过往,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作用,为续写家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续编家谱,实乃艰巨之任,需恒心毅力,需严谨细致,需善始善终。
此次续编,历时九个月,耗资近万元,动用车辆七次,遍历十五村,与四十余人或面谈,或电话,或微信视频,行程逾六千里,力求“三亲”(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补齐了十世主,续写了后面的世主,并预留了第十六至二十世主名字中相同的那个字。
参与编纂者五人,耗用上百张宣纸,以毛笔书写,线装成册,每册约三千二百字,共计二十三册,分批次赠予族人珍藏、传阅。然此次续编,亦有遗憾:仅录男丁,未载女性;父辈仅录姓名、辈分,生平未详;后辈虽录姓名、身份证号、住址、学历及主要成就,然细节未尽。
家谱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幅历史画卷,传承着家族的文明。通过续写家谱,拉近了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族人的相互了解和信任。我认为,家谱既是每个家族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宝贵遗产,又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