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中理解美国政治和经济现实

文摘   2024-10-03 13:01   新加坡  

前言:

解读美国的文章往往陷入两个误区:

1 立场、态度优先,亲美者吹上天,仇美者贬成泥;

2 事件与意识脱节,或者范范说教人云亦云大词太多,或者事无巨细眉毛胡子一把抓。

老辉儿尝试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哲学方法,抓住几个关键词结合历史重要事件略加解释和阐述。

美国的政治和经济现实,深刻反映了其历史中的多元文化、利益博弈以及政策的反复调整。通过从政治、经济和社会多元性等几个方面的历史回顾,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这一复杂的国家。

1. 政治:孤立主义与普世主义的博弈

美国的政治历史长期在孤立主义普世主义之间摇摆。孤立主义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建国初期,乔治·华盛顿在告别演说中明确指出美国应避免卷入欧洲事务,以维护自身利益。这种孤立主义思想在19世纪内战期间也得以延续,虽然解放黑奴被视为北方战争的道德目的,但代表北方工业利益的共和党的政策更多体现了关税保护主义,林肯也明确表示只要南方不独立,允许南方保持奴隶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福格尔在40年前就以扎实的证据提出,美国南北战争前,南方黑奴种植园的经济效率要比北方自由民农场高出三分之一,显示北方胜利者书写历史时的粉饰与人们思维定式的偏狭。

一战时期的总统威尔逊是普世主义的代表,他倡导的国联和基督教民主主义体现了通过国际合作推动全球民主和平等的理想。然而,他的这一愿景在战后遭遇国内孤立主义势力的强烈反对,共和党主导的参议院拒绝批准美国加入国联,虚弱的国联无力阻止希特勒的扩张野心,导致一战后仅20年即爆发更大规模的二战。美国广泛流传的段子描绘威尔逊总统为种族主义者,反映了美国国内政治竞争的无厘头一面。

2. 经济:自由放任与政府管制的循环

美国的经济政策从19世纪的自由放任逐渐转向更强的政府干预,特别是在重大经济危机之后。19世纪末,美国经历了一系列金融危机。

  • 1882-1885年衰退:是铁路建设繁荣结束后的结果,导致了相关行业如铁和钢的需求急剧下降,进而引发经济萎缩。


  • 1893年恐慌:是19世纪美国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之一,由于黄金储备不足以及经济活动放缓,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率飙升至17-19%,严重打击了经济。相应地,有了1896年竞选中围绕金银本位的激烈争论。


20世纪初,美国经济面临新的挑战。一战后国际高关税及战后安置不利引发了全球通货紧缩,导致了大萧条。罗斯福新政通过大规模政府干预,包括社会保障和工人保护,帮助稳定经济。二战后,美国吸取教训,出台了如马歇尔计划等政策,提升了退伍军人福利和教育机会,避免了再次陷入类似的大规模经济崩溃。

3. 多元社会:条条块块的博弈

美国社会的多元性是理解其政策和现实的关键。这一多元性不仅体现在文化和种族上,也表现在各州、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公开博弈。不同阶层和地区在经济、教育和社会福利上的优先级常常不同,导致政策制定中的复杂性和冲突。这种多元背景使得美国的政策往往难以形成欧洲那样的快速共识,尤其是在移民、税收和社会福利问题上。

与此相反的则是乌托邦式的治理,如一些国家通过单一意识形态简化复杂的现实问题。例如,在伊朗的伊斯兰民主之下,虽然名义上实行民主,但其本质仍是单一化治理。相比之下,美国的民主制度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允许各种利益表达和博弈,虽然这使得政策制定过程较为复杂,但也增强了社会的包容性和韧性。

结论:多元与参与是理解美国的关键

通过历史回顾,我们可以看到,美国政治在孤立主义普世主义之间摇摆,经济政策则在自由放任政府管制之间反复调整。当下的美国总统竞选和经济政策仍然围绕这些主题展开争论,并未跳出历史周期,然而随着素材增多,其纯粹理性仍在提高。美国的争论声音更响,手段更极端,在于其社会多元的结构。理解美国的多元性和开放性,对于认识其政治和经济现实至关重要。而参与这一社会权力博弈,是适应美国社会的关键路径。

美国政治、经济政策的挑战、摇摆、调整,对于后发工业化国家也非常有借鉴意义。例如,如何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如何管理产能过剩、投资过剩、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等经济周期,以及如何处理国内外多元利益诉求。同时,作为个体,如何成为一个合格公民并关心社会,也是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正如学者秦晖所言:有公民才有城市,没有公民的独立,也难以发展现代性。

另外,美国的多元合作与欧洲有共同制度和文化渊源。欧洲中世纪以天主教令普世主义得以占据制高点,1517年马丁·路德发布《95条论纲》,宗教改革开启欧洲大分裂,集聚在各自宗教和民族主义的旗帜下开启近500年的血腥冲突,直到本世纪初欧盟全面运作,普世主义在欧洲再次占据制高点。普世主义理想虽好,然而其践行并不容易,无论是欧洲的宗教冲突和争霸战争,美国的共和历程,还是中国的大一统,通往各自的普世主义的道路都布满了荆棘。全球背景下的历史启示,普世主义的实现需要在多元与合作中不断寻求平衡与突破,不会一蹴而就,几句口号就转瞬再次伟大。


数据与逻辑
关注个人学习和成长、旅行见闻;时政、经济,思想。注重数据搜集和其他资料及观点搜集,力争建立时间、空间上有较强关联性和逻辑性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