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的共同体——关于国家、民族、种族等群体构建的历史经验与当下观察

文摘   2024-09-01 11:44   美国  

当前东西方的脱钩现象,可以看作是冷战结束30年后国际关系中的一个解构过程。这一现象印证了中国古语“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道理,表明政治共同体的构建、解构与重构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循环过程。虽然本尼迪克特·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在其著作《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中提出的“想象的共同体”概念揭示了人们通过想象来构建国家和民族,但实际的共同体并不是仅仅通过想象形成的。相反,它们的形成过程更主要是通过各种实际的构建、解构和重构的行动实现的,想象只是认识发展、策划推动、实施行动、反复推进等诸多环节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既非决定性的因素,也不是突出特征,更不是恰当而准确的概括。国家、民族、种族等群体,或者说政治共同体的本质特征,是构建的共同体,与构建并行的也有解构与重构。下文将就其定义、动因、历史实例与现实观察加以详述。


一、构建的共同体,而不是想象的共同体


“想象的共同体”这一概念似乎暗示着想象本身既是动因,也是行动。然而,事实上,共同体的形成更多依赖于实际的构建、解构与重构的过程。构建共同体的主要行动和方法不仅包括现实、物理上的构建,更涉及制度、文化和社会结构的设立和维护。虽然在这一过程中充满了想象力的参与,这些想象的确推动了共同体的形成,但它们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非全部。构建共同体的特征并不是单向的、一蹴而就的、永久不变的。相反,共同体的构建、解构、重构交织在一起,尽管在宏观、几百年甚至千年的长时段历史中显示出似乎有单向规律可循,然而,在中观的一两百年,或微观的几十到几年的时间里,构建、解构、重构往往是并行的,单向的规律较弱。下文中,我们将更详细地探讨构建、解构、重构的动因及其作用。


二、构建、解构、重构的动因


在政治共同体的构建与解构过程中,动因是多方面的。从构建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两个动因。其一是规模效应带来的安全感。无论是国家还是其他形式的共同体,规模越大,往往意味着抵御外部威胁的能力越强,从而增强了成员的安全感。其二是规模带来的高质量和完善的追求。通过整合更多的资源和力量,构建更大规模的共同体,可以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升整体生活质量,追求更为完善的社会制度。
相对而言,解构的动因也有两个方面。其一是自由主义,自我管理的诉求。随着个体或小群体对自我管理和自治权的追求增强,他们往往倾向于脱离大规模共同体,寻求更多的独立性和自由。这种倾向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都可以观察到。其二是利用自己的规模优势以邻为壑、霸凌他人的贪婪。一些强大的共同体可能会利用其规模优势,进行霸权扩张或压迫其他较小的共同体,这种行为往往引发外部弱势共同体的联合抵制,抑制强权扩张的构建过程。或者引起内部弱势群体不满,促使被压迫者寻求解构现有秩序,进而推动分裂,甚至引发革命重构共同体。


三、历史上的解构与对抗


历史上,东西方之间的分裂与对抗时有发生,冷战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二战结束后,世界在短短几年内迅速从联合国的建立和全球合作的希望中,转向了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对立与冷战。在这场持续了40年的全球对抗中,意识形态、经济制度和军事战略的差异将世界分割为两个互不信任的集团。这一对抗虽然最终在苏联解体后结束,但它为今天的全球局势埋下了长期的影响。
然而,东西方的分裂并非冷战的独特产物。早在11世纪,基督教世界就经历了东西大分裂,东正教和罗马天主教因教义、文化和政治的分歧而分裂成两个敌对的宗教阵营。随后,在16世纪,随着东罗马帝国的灭亡和葡萄牙、西班牙的大航海时代的开启,西欧和北欧的国家开始质疑罗马教廷的权威,并打着宗教改革的旗号,逐步脱离教廷控制,建立了各自的独立教派。宗教改革之后,欧洲各国之间的长期争霸战,进一步加剧了大陆的分裂与对抗。


四、政治共同体的构建


尽管历史上充满了分裂与对抗的例子,但也不乏成功构建政治共同体的案例。19世纪的意大利统一德意志帝国的建立,便是通过民族主义运动成功构建“民族国家”的典范。这些国家在建立过程中,不仅整合了内部的文化和政治力量,还在欧洲的舞台上重新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跨民族的构建努力也值得注意。例如,拿破仑时期的法兰西帝国和两个德意志帝国虽然持续时间较短,但它们试图通过法律和行政的统一,跨越民族差异来构建一个更为庞大的政治实体。这些跨国帝国的构建,尽管最终未能长期维持,但仍展示了构建超越民族国家的政治共同体的可能性。拿破仑及德意志第二、第三帝国构建过程中,引起欧洲其他弱势国家恐慌,形成反对同盟,有力遏制了其扩张,恢复到战前秩序。同时,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建立防御共同体,实现力量制衡,也成为被广泛接受的更大非国家共同体


五、政治共同体的重构


重构的例子在历史上同样常见。英国的宪政改革就是其中的一个成功范例。通过温和的内战、相对和平的宪政改革,英国在50年内建立了稳固的宪政体系,避免了大规模的流血冲突,从而为日后英国的稳定与繁荣奠定了基础。相比之下,法国的情况则更加复杂。法国经历了多次革命、复辟和动荡,花费了近百年的时间才逐步稳定下来。这些重构的过程虽然艰难,但最终也为现代法国的民主制度铺平了道路。


六、从历史看当下


通过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政治共同体的构建、解构与重构是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虽然从长期来看,这些过程似乎遵循着某种进步的规律,但在短期内,往往充满了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每一次的构建与解构背后,都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利益博弈,这些过程不仅反映了社会内部的张力,也展现了国际格局的动态变化。
当前东西方的脱钩,表面上是30多年前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的一次解构,但实际上,它也预示着新的全球秩序的构建。这一过程中的挑战在于,现代全球化、技术进步和经济相互依存的程度远高于以往,这些因素可能会改变传统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模式。因此,我们在分析当前局势时,既要看到历史的循环,也要认识到现代背景下这一循环的独特性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分裂与整合、构建与解构、革新与重构是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如何在这一循环过程中找到新的平衡,是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无论未来如何发展,政治共同体的构建、解构与重构将继续塑造人类社会的未来。


数据与逻辑
关注个人学习和成长、旅行见闻;时政、经济,思想。注重数据搜集和其他资料及观点搜集,力争建立时间、空间上有较强关联性和逻辑性的分析。